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M1可能是皮肤炎症以及银屑病治疗的一个潜在靶标。
炎性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治疗已经使得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发生了彻底改变。尽管如此,把临床前期数据转化到临床尚存在许多缺陷。银屑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皮肤细胞过快生成引起皮肤表面累积鳞屑所致。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但人们认为一些基因有可能发挥了作用。因此,了解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以及新的细胞因子及其下游分子将找到新的治疗靶点,给疾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Gayathri K. Perera等将人类疾病转录组数据库与其在人体的临床意义联系了起来,以期为转化医学铺平道路。研究者们选择了IL-22作为模型细胞因子,因为IL-22在上皮组织中有重要的促炎作用。他们在正常人类皮肤组织中注射了IL-22,结果出现了类似银屑病的皮肤炎症改变。随后,他们又给银屑病模型注射抗IL-22单克隆抗体,结果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拮抗皮肤炎症。研究者整合分析了IL-22和抗IL-22细胞因子的转录组信息,并将它们映射到了银屑病基因共表达网络上,结果识别出了细胞因子依赖性的关键枢纽基因。
随后,通过建立基因敲除鼠模型、应用小分子拮抗剂,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关键枢纽基因中的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M1是人类皮肤炎症的关键基因,未来可作为银屑病治疗的潜在靶标。
这项研究提示,通过整合人类数据库以及使用生物学模型,或可帮助确定银屑病治疗的新靶点。(作者:卢振东)
参考文献:《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4;6:223ra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