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加,达到了10%以上,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改善CKD患者的预后,预防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生,降低CKD患者的透析发生率和死亡率,需要更加优化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曾有观察性研究显示,多学科透析前教育(multidisciplinary predialysis education,MPE)能有效改善CKD患者预后。然而,MPE的这种益处在前瞻性对照研究中是否仍然存在,还是未知数。为了探索MPE是否能够降低CKD患者的透析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国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肾脏科的吴逸文等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台北和基隆长庚纪念医院的共573位门诊CKD患者入组,受试者所接受的治疗和随访方案均由同一组肾脏科医生制订。患者年龄均在18岁~80岁,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均小于60ml/min/1.73m²。基隆中心为MPE组(n=287),接受按照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慢性肾脏病/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南(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s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NKF/DOQI)”所进行的MPE;台北中心为对照组(n=286),只进行常规治疗和随访,不进行MPE。
2006年5月起,MPE项目开始在基隆中心进行,根据NKF/DOQI指南的方针,给处于不同分期的CKD患者量身设计了个性化的肾脏健康讲座方案。讲座内容包括: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何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怎样避免接触肾毒性物质、饮食原则和用药方案等。针对肾功能不同分期的患者,具体的讲座内容有所不同。
由管理护士负责定期召集CKD患者们参加听讲,并通知他们定期随访。随访的时间间隔根据患者所处的肾功能分期制订,肾功能处于III期~IV期的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肾功能处于V期的患者至少每月随访一次。所有患者都接受每年两次的饮食营养咨询,管理护士还会经常打电话给所有入组者,鼓励他们多与医生沟通,并辅导他们怎样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提高随访和复诊效率。如果患者开始透析或者死亡,则MPE项目终止。
平均随访了11.7±0.9个月后发现,未接受MPE的对照组(台北中心)有43%的患者进入ESRD并开始透析,总体死亡率为10.1%;而MPE组(基隆中心)只有13.9%的患者进入ESRD且开始接受透析,死亡率仅为1.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糖尿病、eGFR、高敏感度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是否接受MPE是CKD是否进展为ESRD的影响因素;年龄、糖尿病、eGFR、hs-CRP和是否接受MPE是影响死亡率的独立因素。
该研究证实,对CKD患者进行透析前教育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透析的发生率和整体死亡率,这一方案值得在更广泛的CKD患者中进行推广。(编译:贾玉华)
参考文献:《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09;24:3426-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