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治疗推荐中强调疾病初期(前三个月内)就应开始使用改善病程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2008年新版推荐中指出将DMARDs药物作为类风关首选的一线用药,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疾病活动度及关节损害、改善患者躯体活动功能。
荷兰一项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类风关患者对DMARDs药物依从性差,患者不能坚持用药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病程长、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及药物认可程度低。
研究者纳入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定期到风湿门诊就诊的228例应用DMARDs药物的类风关患者,研究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
结果显示,患者应用的DMARDs药物包括氨甲喋呤(56%)、强地松(18%)、羟氯喹(10%)、依那西普(8%)、柳氮磺吡啶(8%)和阿达木单抗(5%)。仅17%的患者单独应用DMARDs药物,联合使用的药物包括胃肠道药物(30%)、骨质疏松药物(16%)、心血管药物(36%)。超过一半(58%)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涉及药物有糖皮质激素(52%)、DMARDs(39%)、生物制剂(27%)、二膦酸盐(20%)、非甾体抗炎药(16%)和心血管药物(11%)。
60%~68%的患者能坚持应用DMARDs药物,依从性较好。疾病病程短(<3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对药物认可度高的患者依从性好。患者年龄、性别、婚姻情况、教育水平、是否吸烟、疾病活动程度、对所获得医药信息的满意度及对药物的信心与患者依从性无关。
研究表明,32%~40%应用DMARDs的类风关患者依从性差,影响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有效干预措施应重点提高患者本人对药物认可度、及时处理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编译:赵伟红)
参考文献:《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09;36:2164-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