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项大样本长期队列研究发现,长期或反复发生忧郁、焦虑或其他心理健康异常者,出现肥胖的可能性更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伦敦大学的Mika Kivimäki博士在伦敦文职公务员中开展前瞻队列研究,4363名35岁~55岁的公务员入组(平均年龄44岁,28%为女性)。入组时和19年随访期间的共3个时间点,受试者接受心理评估与体检:通过问卷了解受试者是否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异常,体检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判定患者是否肥胖(体重指数>30)或超重(体重指数25~29.9) 。
研究发现,校正年龄、性别因素,筛查中出现1次、2次、3次心理异常受试者与无心理异常受试者相比,出现肥胖的几率比值分别是1.33 (95% CI:1.00~1.77), 1.64 (95% CI:1.13~2.36), 2.01 (95% CI:1.21~3.34) (P<0.001)。即受试者心理异常发作次数越多,未来变胖的风险越高,心理异常与体重增加呈正相关。
研究者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抑郁患者经常会增加食欲而减少运动,导致体重增加;抗抑郁药物本身有增加体重的副作用;抑郁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失调加重了肥胖。
该研究证实,心理健康异常增加肥胖的风险,出现慢性、反复发作的心理异常患者更易肥胖。(编译:张莉)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9;339:b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