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发现皮肤科药物咪康唑(miconazole)和氯倍他索(clobetasol)可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
凯
斯西储大学Paul
Tesar等人筛选了727种临床试验中安全使用的药物,最终发现咪康唑和氯倍他索能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OPCs)成熟,促进小鼠细胞培养和小鼠幼仔髓鞘生成,缓解了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病情。
多发性硬化是年轻人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由免疫细胞异常破坏神经纤维的髓鞘引起。没有髓鞘,神经信号不能沿着神经纤维传递,患者可能走不了路,拿不起杯子,甚至看不清东西。
咪康唑是一种抗真菌药,氯倍他索则是类固醇抗炎药。目前这两种药的用药目的都和神经系统疾病沾不上边,也没有人料到它们会促进OPC形成少突胶质细胞。但研究发现它们的确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促进再髓鞘化,只是咪康唑不影响免疫反应,而氯倍他索能抑制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称理论上人的神经干细胞有能力修复多发性硬化中的神经损伤,但实际应用起来相当困难。这项研究结果将为多发性硬化或相似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作者:宫健)
参考文献: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5;313: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