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15年11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德国转变癌症筛查策略

作者:贾玉华、白蕊

德国国家癌症计划组织仍在为实现最终的目标而努力中,毕竟,他们最担心的是,由于大量的误导,民众会失去对健康体系乃至医生的信任。Gigerenzer教授认为,这些举措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有望为其他国家的癌症筛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德国国家癌症计划”正在转变其既往对癌症筛查的策略,该计划于2015年2月15日宣称,基于“促进癌症筛查法(2013版)”的精神,癌症筛查要从只重视 扩大民众筛查率转向授人以渔(知识),从而让民众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转型,需要从根本上做出改变。为此,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 的格尔德吉仁泽(Gerd Gigerenzer)教授撰文对需要改变的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意见,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德国的癌症负担及筛查

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在德 国,癌症是人口的第2位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据癌症资源网络(CancerIndex)提供的最新数据,2012年,德国新确诊癌症患者49.38万 例,每年每10万人中的癌症发病率为283.8,每年死于癌症的人口数为21.76万人。其中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是引起男性死亡的主要癌症,乳腺 癌、结直肠癌和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癌症。

早期筛查项目已在德国实施多年,目的是预防浸润型恶性新发肿瘤的形成和因癌症导致的死亡,其中皮肤癌、结肠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筛查费用由德国法定健康保险负担。

长期以来,癌症筛查存在着一 个两难的问题:是让更多的人参与普查,提高筛查率?还是教育民众,普及筛查知识?到底该走哪边,令人莫衷一是。大规模筛查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减少漏诊,早期 发现潜在的癌症患者或者为已患癌者确诊,害处在于成本巨大,而且可能出现误诊,造成被筛查者的心理负担以及带来过度诊疗。而民众一旦清楚了筛查的利弊,则 会威胁到筛查率,因为他们将意识到就大多数癌症而言,筛查是否利大于弊还不明确。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都是“普遍撒网”的政策,即最大程度地将更多人纳入到筛查范畴,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人们相信这样做利大于弊。

然而,这一局面正在扭转,至少在德国,会重新进行规划。

癌症筛查的成就与误区:以乳腺癌为例

诚然,德国过去进行的撒网式 癌症筛查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例如:政府计划对70%的适龄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实际达成率超过了50%。同样,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计 划对80%的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结果完成了70%。但是,这样的普查运动在富裕国家已经使人们高估了由此带来的收益,而低估了可能引发的危害。

事实上,在德国和英国,只有2%4%的女性真正了解乳腺癌筛查的益处,而其他女性对此高估了10倍、100倍乃至200倍,或者根本一无所知。相比而言,在没有开展“粉红丝带运动”的俄罗斯,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比例非常低,但有超过18%的女性了解其中的利弊。

怎样实现筛查策略转变?

“德国国家癌症计划”开始于2008年,旨在协调癌症的筛查与治疗。为了实现该计划提出的筛查策略扭转目标,Gigerenzer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提供循证、透明的信息。

所有的宣传手册和网站上传递 给公众的信息都应该以循证为基础,且透明。所谓“循证”,指的是要同时指出筛查的利弊,而不是只宣传其优点;“透明”则是指数据的量化,即优势和劣势的大 小都要告诉受检者,而不是只给出断言,这些数字要以透明的绝对风险给出,而不是用“相对风险”或“5年生存率”这样有误导作用的指标。

其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应该接受卫生统计学和沟通学的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在与受检者和患者交流时的能力。研究显示很多医生都不能充分理解癌症筛查的益处,被误导性统计数字所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在Gigerenzer教授看来,需要加强培训。

对于在校生来说,所有医学生都应该学习卫生统计学课程,从而充分掌握如何解读研究中的数字,并能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们交流。预计完全掌握这些能力,包括练习时间在内,需要100课时。

此外,在医生的继续教育课程里,也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第三,教育民众。

不仅是癌症患者和高危人群,所有人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把健康知识的传授提早到小学和中学里,以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健康知识水平,除了癌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等,还要包括健康饮食等理念。

德国正在做的努力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标,德国已经在行动——减少宣传册中容易误导人们的统计数字,一旦发现,立即剔除。为了实现第二个目标,德国也开展了针对医学生的沟通课程。Muir Gray教授对此评论说:人们有权看到更加干净的数字,就如同有权喝清洁的水一样。如今这样的改变,值得称赞!

德国国家癌症计划组织仍在为实现最终的目标而努力中,毕竟,他们最担心的是,由于大量的误导,民众会失去对健康体系乃至医生的信任。Gigerenzer教授认为,这些举措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有望为其他国家的癌症筛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贾玉华、白蕊)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5; 350:h2175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