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乡
2014年10月号
医学进展
人物与学科
医生日记

在北京进修的日子*

作者:温伟强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医院 中医风湿科

2012年上半年,我在北京进修学习了一段时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去北京,在北京进修的日子里,感触颇多,有时震撼,有时伤感,有时无奈,常常多种思绪交错脑海中。

感触北京,震 撼于她的风土人情。她多重的性格深深吸引了我,古香古色、静怡悠适,同时又繁华、大气、新潮。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前面是车水马龙,五彩缤纷地移动着,后面 又是端庄肃穆的故宫,红墙绿瓦。四合院里的氛围是慢悠悠的,生活是安适的,院中央的一棵老树,繁茂的叶子触摸着黑色的屋顶瓦,不时有鸽子“咕咕”地掠过。 北京话,拖着长长的腔儿,慢条斯理。放眼繁华的北京,高楼鳞次栉比,霓虹灯闪烁不歇,天上的星辰也黯然失色。夜晚的天安门广场,华灯初上,人群如潮。在长 城上,不同肤色的人们吆喝着向上攀爬,叨叨着“不到长城非好汉”。

感触北京,震 撼于大医院教授们的敬业与辛劳。医院门诊大厅人山人海、川流不息,俨然超市般火爆。“给您开的这些药,都要坚持服用,千万不能随意停用,以免病情复 发……”这是我跟随教授的一个普通门诊日,教授反复叮嘱上午最后一个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并帮其预约了下次的门诊,见患者认真地点头,教授才放心。等他整 理完病历资料,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12点半了,总算可以稍微松口气。我心想着赶紧吃口饭去,不然一会儿饭堂就没吃的了。

谁知教授刚走出门,一个中年男子用轮椅推着一个老人挡在了我们面前:“大夫,我们是外地的,赶过来已经三天了,三天都没能挂上号,我妈病情越来越重了,帮帮忙吧,加个号快看看我妈吧……”中年男子焦急地说着,声音有些颤抖。

教授疾步走进 诊室,招呼他们:“赶紧进来吧!” 经教授仔细询问得知,老人家有干燥综合征病史,家人发现她发热、咳嗽、气喘,带着老人跑遍了当地医院,做了很多检查,CT提示肺间质病变并发感染,当地医 院开了一些药物让其回家治疗。但服药并没有使其病情有所改善,于是全家才下定决心从吉林赶到北京求治。教授处理完医嘱处方,已近下午一点半,我们还没顾上 吃饭便匆匆跑到5楼会议室,参加每周一次的科室大查房和病例讨论。

在北京进修的 日子里,时常因无奈而伤感。记得那是一个参加完交班后的早上,一个18岁的女孩有红斑狼疮病史3年了,这次因恶性高热、咯血、呼吸困难、癫痫发作、心衰, 由急诊科紧急送住院。尽管值班老师一整晚都在抢救这名危重患者,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困意,交班时还兴冲冲地宣布患者病情暂时平稳。可是,刚刚交班完毕,患者 病情突然恶化,呼吸心跳停止,经紧急抢救仍无能为力。这时我看到老师一声不吭、沮丧地低下了头。

在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作为一名医生的无奈,一种爱莫能助的感觉充斥全身——患者的父母在痛哭,白发人送黑发人,心在滴血,我们再多安慰的话语,对于一个脆弱的生命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空洞乏味。医学发展迅猛,可在千变万化的人体机器面前,我们仍常常深感爱莫能助。

什么是医生的职责?“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克鲁多的话让我陷入深思,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这样,治愈才会多些、再多些。这也成为我不懈努力的动力,因为有太多的红斑狼疮在等待我们去治愈,等待我们去帮助、安慰。

(作者:温伟强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医院 中医风湿科)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