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14年10月号
医学进展
人物与学科
医生日记

无药可医的“穷人病”——埃博拉病毒感染

作者:沈颖、费正弦

近几个月来,关于埃 博拉病毒肆虐西非的报道层出不穷,其疫情的控制至今没有好转的迹象,关于埃博拉疫情在全球扩散的担忧也在加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于8月28 日的关于埃博拉疫情的最新通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已有3069人感染,其中1552人死亡。此外,刚果确诊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已增至6人。种种迹象显示,埃博拉疫情“正在恶化”。

最近,《自然》和《科学》杂志分别发表了关于为何埃博拉治疗措施无法有效落实的评论文章。总的来说,由于抗埃博拉研究缺乏资金,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开发无法顺利推进。此外,尚未实行临床试验的在研药物却又因伦理问题,无法被应用于本次疫情的抗战中。

Erica Ollmann Saphire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X-射线晶体学家,领导着一项治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发项目。她表示,如果她被感染了埃 博拉病毒,她将非常愿意接受在研的病毒疫苗或药物,哪怕这些药物的疗效尚未经过临床试验的验证。许多致力于埃博拉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的其他科学家也有 着同样的想法。他们同时也迫切希望那些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利比里亚等因经受着埃博拉肆虐的人群能接受这些在研的药物,因为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死于埃博拉感 染。然而,该愿望却难以实现。

随着西非埃博拉疫情日益严峻,各国科学家、政府和医药公司间关于是否将在研的埃博拉药物和疫苗投放至非洲的争论愈演愈烈。是否应该采取同情性用药呢?毕竟做些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好。

然而,抗击埃 博拉疫情的相关机构却表示,他们无法简单地将这些未经临床试验、尚未获得审批的药物应用于早已对他们存疑的受灾人群中。布鲁塞尔无国界医生办公室的一位公 共健康学家Armand Sprecher表示:“已有人在向我们丢石头了。有传言说,是我们在传播疾病,收集人体器官或干着其他更可怕的事情。”一位WHO的代表也表示,现在使 用埃博拉病毒疫苗不合伦理、不可行、不明智。对此,致力于埃博拉病毒研究的科学家们都非常失望。

不同于之前的 埃博拉疫情,这次的病毒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这是由于受灾区域的人群流动更为频繁了。然而,阻碍抗埃博拉病毒事业的文化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对患者 采取严格的隔离、对患者接触人群进行跟踪和监控、对死者快速而安全地进行埋葬,这类措施都是当地人无法接受的。

虽然各国媒体 都对埃博拉疫情进行了大肆报道,但该疾病还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导致其应对措施难以推进。在过去30年曾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中,死亡人数不到2400人。 而且这些疫情地区相对贫穷,埃博拉病毒药物的市场价值有限,预期收益不佳。而由美国政府所资助的大部分研究则关注于细菌战或生物恐怖袭击相关的项目。

目前对于埃博 拉病毒研究的资助不足以支持某一产品上市。例如,美国蒙大拿州汉密尔顿NIAID落基山实验室的Heinz Feldmann研发了一种有不错前景的埃博拉病毒疫苗。该疫苗含有一种家畜病原体,称为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该病毒的一个基因被替换为编码埃博拉表面糖蛋白的基因。该疫苗能够使得猕猴免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更重要的是,若在受感染30分钟 内给予该疫苗治疗,则能成功挽救猕猴生命。目前,该病毒疫苗仍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Feldmann表示:“埃博拉不同于HIV或疟疾,它并不是一种全 球性传染疾病。因此,该项研究难以争取到大量的科研基金。”此外,位于纽约州柏油村的Profectus BioSciences也在研发类似的疫苗,需要200万美金来实现该疫苗的标准化生产,而这仅是开展临床试验的前提。

埃 博拉病毒的主要候选药物虽然能获得更多资金赞助,但仍困难重重。例如,由美国陆军研究所研发的利用小分子RNA来破坏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以140万美金的 高价由Tekmira公司购得。然而,今年7月3日,该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被FDA终止。除非能提供更有多有力证据证明该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否则试验将 无法重新启动。Tekmira公司期望在今年年底解决这个问题。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上市同样受到了阻挠。NIDAID出资280万美金资助由Ollmann Saphire领导的多国实验室,以期合作寻找能有效抑制病毒的抗体。然而,目前仍没有项目能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此外,其他类的药物研发也同样处于停滞状态。

事实上,在研的抗埃博拉药物也有应用于人体的案例。2009年,一位德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不小心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针头刺破了手指。出于同情性应用,她在受感染的48小时内接受了VSV疫苗治疗。最终,她的健康状况未出现问题,但究竟该疫苗是否发挥了作用仍无法证实。

对 此,PHAC的病毒学家Gary Kobinger表示:“这只是个案,该患者能在医院受到严密的观测和治疗。而在具有数百位患者的非洲,这种做法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加尔德克萨斯大学维 斯顿分校的埃博拉病毒专家Thomas Geisbert也指出,如果患者病情已非常严重,那么任何药物或疫苗都难以起效。而这会使人们产生治疗方案无效的错误印象。因此,科学家们对于新药的应 用都非常慎重。

然 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研发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面对本次大规模的爆发,全世界科学家们还是作出了积极的应对。据最新的消息,LeafBio的ZMapp于8 月25日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ZMapp是一种综合抗体疗法,18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的试验结果显示,其疗效为 100%。更重要的是,该药物在感染晚期给药也能发挥疗效,而以前的治疗药物是必须在病征出现之前就要给药治疗。此外,中国研制的抗埃博拉药物“jk- 05”也将批量投放非洲。军事医学科学院历时5年研制的“jk-05”是一种小分子化学药物,该药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埃博拉病毒的RNA聚合酶,从而达到抑 制病毒复制的目的。

(作者:沈颖、费正弦)

参考文献:Science 2014;345:364-365

Nature 2014;511:520-521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