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2年03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在他乡

发现新的ALS致病基因:TAF15蛋白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全身性的破坏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又称为“运动神经细胞病”,主要症状是运动神经坏死和肌肉萎缩,可以致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就是ALS患者。

    ALS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或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多于30岁〜50岁发病,以上肢周围性瘫痪,下肢中枢性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对称性损害为特点。表现为受累部位肌肉萎缩,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爪形手)为首发症状,逐步蔓延到对侧。缓慢起病,呈进行性发展,多无感觉障碍。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ALS自然病程平均约3年左右,进展快者发病1年内死亡,病程进展慢者可持续10年左右。

    ALS的治疗尚无好办法,因此寻找其致病因素、尽量预防发病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5%〜10%的ALS患者有遗传性,称为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遗传方式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其中成年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年型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目前基因研究已确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突变有关,突变基因定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21q22.1〜22.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突变基因定位于2q33-q35,但这些基因突变患者仅占ALS的20%,其他的ALS致病基因尚待确定。

    有研究者发现,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种强感染性蛋白,能诱发疯牛病以及人类克雅氏病)的两个相关RNA结合蛋白(TDP-43和FUS)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一定形式的ALS。至少有213种人类蛋白质可能携带RNA的识别图案,包括FUS和TDP-43,更多的结合蛋白的基因突变会提高ALS发生的可能性。蛋白质会在ALS患者的大脑以及脊髓中凝集成不溶性块状物。在某些ALS患者中,这些凝集体就是FUS,而在其他ALS患者体内的则是TDP-43。FUS和TDP-43都是RNA结合蛋白,它们具有相似的特征,都包含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与酵母内的朊病毒的蛋白结构非常相似,能使许多蛋白形成。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生物与细胞学系的Julien Couthouis等对这些蛋白质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试图寻找出更多与FUS和TDP-43有着类似朊蛋白结构域的候选ALS致病基因。结果发现,TAF15非常可疑,因为TAF15广泛存在于ALS患者中,而在健康对照组中则未发现。在体外对脊髓原代细胞进行培养时,与野生型相比,与疾病相关的变异TAF15发生聚集,导致了细胞病灶的形成,这和TDP-43和FUS非常相似。尸检脊髓组织的免疫组化显示,TAF15在ALS患者的运动神经元部位聚集。由此证实,TAF15也是ALS的致病基因。

    研究者建议,在基因筛选预测ALS的研究中,应多关注容易聚集的RAN结合蛋白,这些基因可能广泛作用于ALS的发病过程,再加上可能有朊蛋白结构域的特点,将有望提高ALS致病基因的预测有效性。(编译:贾玉华)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1,108:20881-20890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