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酮类降糖药属于噻唑烷二酮类PPAR-γ调节剂,其中罗格列酮被FDA于1999年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东英格兰大学学者Yoon Kong Loke的一项最新荟萃分析结果证实,尽管两者均归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与匹格列酮相比,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会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
研究者自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筛选出16篇观察性研究文献,这些文献均比较了罗格列酮和匹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心血管效应,包含81万名应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的患者信息,其中42.9万人用罗格列酮,38.1万人应用匹格列酮。
在符合标准的16项研究中,15项研究的结果均提示罗格列酮较匹格列酮会显著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OR=1.16,P<0.001);8项研究显示,罗格列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也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显著高于匹格列酮(OR=1.22,P<0.001)。同样,罗格列酮对死亡率也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罗格列酮使患者死亡风险较匹格列酮增加14%(OR=1.14,P<0.001)。以发生1例不良反应所需治疗的病例数(numbers needed to treat to harm,NNH)为衡量标准,与匹格列酮相比,在每10万例接受罗格列酮治疗的患者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病例分别增加170例、649例和431例。
近年来多项荟萃分析显示,罗格列酮会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匹格列酮可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而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也证实两药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骨折的发生有关。目前,美国FDA对罗格列酮的应用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例,而欧洲药品管理局已经停止了罗格列酮的销售。该研究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对比并明确了罗格列酮与匹格列酮心血管效应的差别,也为临床医生、患者选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1;342:d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