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 MAU)是指:尿的白蛋白排泄率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常规方法可检测到的尿蛋白水平,实验室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ug/min(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10~25mg/mmol。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可发现早期慢性肾脏病,及时治疗有望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公布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已将尿白蛋白的检测列为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美国北卡三角洲国际研究院的Thomas Hoerger博士开展研究,评估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成本效益。
研究者建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成本效益模型,模拟患者从50岁~90岁或死亡的疾病进展并测算伴随产生的医疗费用,对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每隔1、2、5、10年进行微量蛋白尿普查。或针对目标人群(糖尿病人群、高血压不伴随糖尿病人群、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进行微量白蛋白尿筛查。评价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方法进行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years,QALYs)和成本效益比。
研究发现:对整体人群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普查不符合成本效益比,从50岁开始年度普查的成本效益比分别为73,000美元/QALY(相对于不进行人群普查)和145,000美元/QALY(相对于常规医疗)。随着微量白蛋白尿普查的间隔时间延长,普查的成本效益比改善。针对目标人群的年度筛查成本效益比分别为21000美元/ QALY(糖尿病人群)、55000美元/ QALY(有高血压不伴随糖尿病人群)、155000美元/ QALY(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群)。
结论:针对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年度微量白蛋白尿筛查具有成本效益,对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年度微量白蛋白尿筛查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除非延长筛查间隔时间,或将筛查纳入现有常规医疗中。(编译:张莉)
参考文献:《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10;55:46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