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由于心肌细胞是终分化细胞,坏死的心肌细胞本身无法再生,只能通过瘢痕进行修复。随着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
但是,人们在尝试用移植骨髓干细胞和骨骼肌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心衰后发现,疗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与成人干细胞可塑性较差有关。
因此,科学家认为,只有寻找到更为“合适”的移植细胞,如多能干细胞和早期心血管前体细胞,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用以移植的细胞要具有定向分化发育为正在的心肌细胞的潜能。
2010年4月,哈佛大学的Chad Cowan等宣称,其研究小组利用心肌形成素BMP2对人多能干细胞进行诱导,成功获得了具有特定表型和功能的心血管前体细胞。分离的心血管前体细胞特征性表达OCT4、SSEA-1(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1)和MESP1(mesoderm posterior-1)等分子,并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科研人员利用恒河猴胚胎干细胞获得了上述心肌前体细胞,并将其移植到了心肌梗死的恒河猴体内,在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后,该SSEA-1+前体细胞可在体内分化为心室心肌细胞,并取代20%左右的瘢痕组织。更有意思的是,若移植细胞内包含有一定量的SSEA-1阴性前体细胞,混合细胞可在瘢痕组织内形成畸胎瘤,去除这群细胞则不会。
Chad Cowan等的研究为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又一次点燃了希望。(编译:刘荣军)
参考文献:《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10;120:1125-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