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临床指南建议对接受心导管检查的病人进行一次危险评估和无创性检测。美国杜克大学杜克临床研究所的Manesh等在一个同时代全国样本中有疑似冠状动脉病的患者中,确定无创性检测的模式和导管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发现仅38%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检出阻塞性冠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从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国家心血管数据登记处的663所医院,筛选出正在接受选择性导管检查,但无已知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以及症状和无创性检测的结果,均与存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相关联,后者被定义为冠状动脉左主干直径狭窄≥50%,或一条主要的心外膜血管直径狭窄≥70%。
该研究共纳入398978例病人,年龄中位数为61岁,52.7%的病人为男性,26.0%患有糖尿病,以及69.6%有高血压。83.9%的患者接受了无创性检测。149739例患者(37.6%)在接受导管检查时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39.2%的病人据报告没有冠状动脉疾病(定义为所有血管狭窄<20%)。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男性、年龄较大、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及存在血脂异常。有一项无创性试验结果阳性的病人,与未接受任何检测的病人相比,前者患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适度增加(41.0% vs 35.0%,P<0.001)。
这项研究中,在接受了选择性心导管检查但无已知疾病的患者中,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者略多于1/3。这一发现提示,现有的心导管检查存在着被滥用的趋势。在常规临床实践中,需要更好的危险分层策略来指导决策和增加心导管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阴性冠脉造影结果在临床上也可能有巨大诊断价值。(编译:王玉成)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 362:886-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