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0年6月号
医学进展

肾小球滤过率对慢性肾病的预后作用不及蛋白尿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成人为125ml/min/1.73m2左右。通常,GFR用于了解肾功能、估计慢性肾病患者功能性肾单位损失的程度及进展情况、指导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4年,实验室检测GFR被推荐用于慢性肾病临床诊治后,更多的慢性肾病患者(GFR<60 ml/min/1.73m2)开始就诊于肾病专科医生,统计数据显示:每月每一万患者中就诊于肾病专科的患者增加了17.5,比GFR引入前增加了68.4%。GFR<30 ml/min/1.73m2的肾病患者就诊肾病专科更为频繁。老年、妇女以及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人群此种情况尤为严重。

    最近,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是否能有利改进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还不明确。该研究共纳入1135968人,该受试人群年龄均超过18岁,他们在2002年~2007年期间至少做过一次门诊血清肌酐检查。研究人员发现:与仅出现eGFR值中度降低而未见蛋白尿的患者相比,出现重度蛋白尿而eGFR值未见明显异常患者预后更差。

    也许尽早就诊于专科医生,有利于促进慢性肾病患者疗效或预后,但Alberta省的观察性队列研究表明,不管慢肾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高出正常值多少,其最终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进展为肾衰竭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其蛋白尿检测是否呈阳性及其蛋白尿的严重程度。

    因此研究者认为:尽管临床开展了GFR检查,但是,是否根据GFR值对慢性肾病进行确诊、分级和指导治疗,是否将GFR作为常规检查还需要进一步考证。(编译:钱宇)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0;303:1151-1158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