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学者Head等研究发现,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所测得的日间血压值较相应时间点诊所测量值稍低。由于诊所内测得的血压值偏高,因此用来估算血压阈值的准确度欠佳。
该研究囊括了澳大利亚11所医疗中心的8529例受试者。这些受试者平均年龄56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8.9 kg/m2,其中54%为女性,包括健康志愿者、确诊或疑似高血压患者。诊所内血压由经过培训的、无医学基础的人员测量,研究者同时记录了受试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将两种方法得到的血压值进行了对比。
结果发现,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测量所得的日间动态血压值为134/87mmHg,较临床1级高血压的诊断下限阈值140/90 mmHg低4/3 mmHg。临床治疗中,控制高血压相关临床症状和蛋白尿出现的上限阈值分别为130/80 mmHg和125/75 mmHg,动态监测所得血压值则分别低2/2 mmHg和1/1 mmHg。动态血压监测值在女性中较男性低1/2 mmHg,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比一般人群中低3/1 mmHg。而经过培训的人员所测量的平均血压比医师测量的水平低9/7 mmHg。
由此可见,诊所内测得的血压值普遍高于动态血压监测值,而医生测量的血压值也欠准确,不应该用作血压水平的参考值。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在于去除了人工测血压的偶然性和主观性,能客观反映全天内血压波动情况,有助于检出早期无症状的临界高血压患者和判断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高血压患者当中推广。 (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0;340:c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