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乡
2010年5月号
医学进展
医学里程碑

瑞典人在中国——我家的瑞典客人

    “在他乡”栏目的稿件以往都是写中国人在国外的经历,而这次的这篇文章则以第三者的角度描述了外国人在中国的经历,带给了我们启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短处。

我家的瑞典客人宝珍

    今年年初,我们家来了一位瑞典客人,她有一个非常好听的中国名字叫“宝珍”。 宝珍年近七十,从瑞典医院的护理岗位上退休。她曾随父母来到中国,在山西度过那难忘的童年时代。1996年,我到瑞典参观学习,在风景如画的斯德歌尔摩居住了三个月,宝珍是我的房东。1995年,宝珍曾经回到阔别半个世纪的第二故乡山西等地。这次是她第一次到我国南方。

我带宝珍游览福建名胜,参观我们医院

    宝珍来后,我带她到福建福清各个名胜古迹和一些好友的家参观。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陪同她游览石竹山、石竹湖,我们乘缆车登上石竹山 ,举目眺望,只见湖畔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生意盎然;再看那宽阔的湖面,湛蓝的湖水波光粼粼,成群的鸟儿在追逐觅食,星星点点的小船在湖上荡漾。宝珍被这保持完好的生态环境和绚丽多彩的湖光山色所倾倒,频频按下手中的相机快门。她告诉我,石竹湖很像维特恩湖。被誉为瑞典南部耀眼明珠的维特恩湖,是瑞典第二大内陆湖,它像一个蓝色巨人纵贯3省,最后把脚尖伸进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维特恩湖水清景美,在夏天是一片各种野花组成的五花草甸。这些争奇斗艳的片片野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着阵阵清香,变幻着各种色彩,令人赏心悦目。

    游览福清海口的龙江桥及古镇古街,她一方面赞叹我们先辈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又对古桥头四处飞舞的塑料袋等垃圾唏嘘不已,禁不住俯身捡起垃圾。她叮嘱我一定要向文物部门反映,要珍惜保护古镇的一草一木。每到一处,她总不忘向我灌输瑞典人先进的环保理念,希望我们的家乡也像斯市一样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参观崇圣博物馆,她对我国古代陶瓷赞不绝口。热情好客的李馆长拿出刚由福建沿海出海的明代瓷碗让她摸一摸,她竟然兴奋得不知所措。

    我带她参观我们医院,到我们科室时,她一眼看到桌子上的草稿纸本。那是我用医生、护士们书写各种文件后不用的废纸,翻一面装订起来,用于临时记一些小事情用。她非常欣赏我的做法。看到有些科室在很明亮的地方也开着灯,她感到很惋惜。参观结束后,她给我市护理学会的护士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她说许多福清市民的住房装修、室内陈设与瑞典人有过而无不及,但室外的大环境却相去甚远。

瑞典国民的勤俭节约传统

    她讲到瑞典国民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瑞典人日常饮食的基点是讲究适量、营养、新鲜,不暴饮暴食。瑞典人衣着实用、简洁、大方,过时的或旧衣帽不随便丢弃。在斯德歌尔摩,周末的下午常常有各个教堂组织的义卖活动,人们拍卖旧家具、衣物等物品,所得款项捐给贫穷国家的人民。瑞典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0人。然而其对垃圾处理非常重视,绝不让垃圾损害任何一寸国土。家家户户都自觉地把垃圾分类处理。在树木生长迅速的春季和夏季,有自己花园的居民几乎每星期都会割草、剪枝,而产生的垃圾按规定必须送到园艺垃圾回收场去。瑞典人的节能观念已经相当普及,认为节能代表着一种现代文明,大手大脚地使用能源所表现的不是富有和繁荣,而是不懂得珍惜地球资源的愚昧无知的自私行为。

    瑞典人修建房屋,强调风格简约、结构通透、材料节能,十分注重保暖和采集自然光,玻璃窗户做得很大,可以使大量的阳光进入室内,这样,白天甚至傍晚都可以尽量少开灯。还十分小心地去调节暖气的温度,适中即可,绝不开得很热,这样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用电很节省,绝不会为吃一顿晚饭而打开很多电灯。晚餐时,宝珍常常告诫我,餐厅的灯不要开得太多。不要认为灯开得多照得亮,吃晚饭才有气氛,相反,喜欢点蜡烛享受烛光晚餐。宝珍还经常不厌其烦地教我们洗碗、洗澡时如何节水。

    对福清街头不绝于耳的交通、建筑噪声及公共场所的生活噪声,宝珍更是颇有微词,她认为市民应该享受静谧的环境。

(作者:林星 福建福清市医院)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