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端论坛
2018年01月号
卷首语
医学进展

中国智慧开创古代医学

作者:生命新知

五千年前,在中原大地的有熊国都,华夏始祖黄帝与中医始祖岐伯展开了一场智慧的对话,形成了我们后世所见的《黄帝内经·素问》。这场对话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身心互动的生命理念;阐述了影响健康的要素:饮食、年龄、情绪、生活方式;提出了阴阳五行、预防思想,奠定了后世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歧黄之术成了医学的代名词。

另一位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他发明了耕种,让人们得以温饱,而后又带领臣民踏上新的征程,从湖北随州开始,炎帝带头遍尝百草,寻找治病草药,发现了茶叶、找到了三七,直到在湖南境内,他因试服断肠草中毒身亡。他以生命为代价,实施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人体试验为基础的药物探索,让后世以“炎黄子孙”为傲。

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先祖继承了炎黄的精神和遗产,逐步完善了中医体系,以经络、气血、太极、针灸为理论基础解读生命,治疗疾病。

中国祖先开创的身与心、人与自然、疾病与节气等理论,被现代科学不断验证。特别值得自豪的是中国民间发明的人痘,以治未病的科学理念,先于世界开启了以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先河。

让我们重温中国智慧开创传统医学的历程,及为人类创造的医学遗产及奇迹。

在讨论中国智慧前,让我们先梳理“智慧”的定义,看看古今中外都怎样看待“智慧”。

一、什么是智慧?如何获得智慧?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儒家率先提出了“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提出“仁、义、礼”,在此基础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加以延伸,形成了“仁、义、礼、智”,后经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常”,成为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

老子在道德经里这样定义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知己就代表智慧;“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

佛陀释迦牟尼:客观看待事物,这是一个智慧层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又是一个层次;最后全都看空了,这才是大智。

古希腊先知亚里士多德:智慧是了解事物缘由,即发生的原因及真谛,而不仅仅是知晓事物的本身状态。

到了现代,维基百科这样定义智慧:智慧是基于知识、经验、领悟、常理、洞察上的思考和行动。

美国作家Andrew Hargadon:智慧的举止是指,以知识为基础,对已知的常识抱有疑问的行动。

英国哲学家Nicholas Maxwell:领会自己及他人人生的价值;智慧是在自律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实现积极的目标;如果没有智慧,那么获取的知识及技能既会给人类带来益处也会造成灾难。因此,他建议教育必须以提高智慧为基础。

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让自己变得有智慧呢?

佛陀释迦牟尼:实现智慧要克服贪婪、愤怒、无知。

孟子:热爱学习以达“智”。

此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0年刊载的一篇文章发现,年龄越大,智慧越高。这项研究调查了25岁~40岁,41岁~59岁,60岁~90岁几个年龄段的人群,分析了六大智慧,包括了我们怎样去迎合改变,怎样去妥协,怎样去顺应,以及怎样面对不确定性。

二、中国传统医学曾领先世界,中国伟人智慧非凡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一代又一代人们不断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形成了华夏文明,创造了这片地域上独有的医学形式。与世界其他地域的传统医学相比,相同时期,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如何呢?对三百余位医学专家的调查显示,52%的专家认为是领先世界的。

陈凯先院士:“按照我的认识,我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曾领先世界。我的这个看法也不一定完全,因为我对世界其他地域的传统医学了解不多,比如说印度古代的医学。但是,我总的感觉、印象:我们中医药、我们的传统医学,在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中间,应该讲是体系最完整、实践最丰富、成效比较好的。”

姜泉教授:“我也认为领先世界。我想,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要看2000多年前的理论,到现在是不是还在应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医一直用到现在,而且现在还在指导临床,我想这个理论有其先进性和领先性。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如祖先,我们总是在讲继承、传承,但我们在中医理论的发展方面,其实我们这代人做得非常不够,我们应该反思。在古代,我想我们一定是领先于世界的,但是在现代的理论发展方面,我觉得我们做得不如我们的祖先。”

游苏宁教授:“我也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曾领先世界。”
但游苏宁教授同时指出,在领先之后,中医就止步不前了:“我是学西医的,我专门去请教过中医很有名的院士,他跟我说,他们中医觉得过去2500年来,中医没有太大的发展,中医最大的一个进步就是把中医研究院改成了中医科学院。”

张志毅教授认为很难比较各国的传统医学:“在我的成长道路当中有点中医的色彩,因为我的博士导师、硕士导师,两位都是著名的中医界老师。我觉得中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伟大的宝库,为人类的繁衍生息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医学。有一句俗话讲:存在既合理。我觉得各个国家的传统医学,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自己的传统色彩,很难说谁强谁弱。我个人的意见是,他们都有存在的必要,都有其科学性。当然,我作为中国人,我还是力挺我们的传统医学。”

那么,与世界其他地域的先知相比,相同时代,中国伟人的智慧是否足以媲美呢?对此,70%的医学专家给出了高度肯定,认为同时代中国伟人的智慧“领先世界”。

姜泉教授认为,不单是在医学领域,在整个文明和哲学领域,我们的祖先都是领先的:“我是中医人,我觉得我们祖先最了不起的就是用身体、用生命来验证中药,比如神农尝百草,这种精神对我们的触动颇深。中医的人痘,引领了世界对付天花的治疗手段;华佗的麻佛散也一样,第一次开颅就始于华佗。我们的祖先确实展现了超常的创新思维和智慧。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领先,就是传统医学的整体论到现在仍然指引着我们。”

Dr. Williams:“我往返中国已经有近三十年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智慧。现在想想,人类得以发展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智慧。因为我们现在的科技,如果不用智慧加以掌控的话就可能会毁灭整个世界。如果说中国有哪个方面超越其他国家的话,我觉得是传统智慧。”
Dr. Williams补充道:“中国人普遍很有智慧。我到中国这么多次,最受触动的是中国人的素质高、有大智慧。从全世界来比较,中国的领导人比美国领导人要有智慧得多。”

陈凯先院士:“我们中国的先贤有非常高明的智慧。在古代的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人也都有非常高明的智慧,所以应该讲,在同一时代与世界其他地域的先知相比,中国伟人展现的智慧是比肩而立的。”

游苏宁教授:“很早的时候,我们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就是以自己为中心,那时确实是不知道外面的天是什么样的。当回顾世界的科学发展史,就会发现,实际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像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的很多东西,其实是我们不如别人。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觉得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实际上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张志毅教授:“我们国家从古到今有四大发明,但其他国家也确实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三、现代,中国传统医学变得衰落
当调查“中国传统医学在现代世界医学的地位”时,47%的医学专家认为“远远落后”,与之前认为古代的时候我们传统医学曾引领世界的调查结果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姜泉教授:“的确,我们中医传统的智慧,现在在世界医学的影响力其实还不如我们的祖先,这其实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而我依然认为是比肩而立,而不是远远落后。这根据的是中国人的治疗比例,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中医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仍有较高地位,尤其是在风湿免疫病方面。曾经有个调查称,得了风湿病,人们先想到的是看中医。其实针灸等在国际上的影响是非常高的。”

肖飞教授:“的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7年6月27日发表了2项关于针灸的研究。一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团队开展的,证实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另一项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的,发现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不孕没效。所以,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可以帮助传统医学找到证据,在循证的基础上实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张志毅教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个人认为,中医不是一种医学,而是一种哲学。”

张志毅教授的这一说法引起了一场关于医学、哲学、科学的辩论。

姜泉教授:“我不同意张院长(张志毅教授)刚刚说的‘中医是哲学不是医学’。中医所有的用药是在几千年的循证基础上流传下来的。我举个例子,‘羌活胜湿汤’是治疗风湿病的,现在已被用在指南当中,而这个药是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一个方子,那是在12世纪。经过历代的发展,这个药现在还在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对中医文献的分析发现,历代对这个方子最多加减两三味药,一直用到现在。到现在,我们的指南当中仍然将其用于类风湿。我想,这不能不叫医学,应该说,是在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自然经验医学为主的体系。”

张志毅教授:“不能否认,中医存在很多合理的东西。现在,很多人试图通过现代的手段去阐明其机制,但最后很难阐明。比如中医讲‘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那么把肾虚患者的头发取来,测一下微量元素,看看为什么肾虚,结果很难测得到。”

肖飞教授:“其实,医学本身涵盖了哲学、人文、艺术、社会、伦理、科学。在古希腊,哲学就是智慧的代名词,实际上,我们祖先中很多的哲人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柏拉图都是伟大的科学家。科学的一个特点是可以用数字表述,而且可以重复出来,它必须满足这两条。”

陈凯先院士:“什么叫科学?我认为反映客观规律的就是科学,科学表现的形态可以很不一样,随着科学本身的发展,它会出现很多变化,所以,要可重复这大体是对的,但是要数字化不一定是必要的。我们现在科学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新的认识,早期的科学,比如牛顿力学,现在我们发展到了量子力学,有很多新的认识,所以科学表现的形态会有变化。对科学的把握关键是它要展现客观存在的规律,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等都是如此。关于哲学,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现在好多同志在思想上把它混淆了。哲学是更高层面的,它是站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上面的,我们如果翻一翻字典,就会发现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况和总结,它能够指导自然科学、可以指导社会科学,它本身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升华和总结出来的,但是它不能代替自然科学也不能代替社会科学。好的哲学家并不是一个好的医生,好的医生要有哲学观念来指导,但是不等于哲学家可以看病。从这个观点上讲,我们总体上认为,中医学是一门医学、是科学,它是在证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它有哲学的指导。哲学一方面来源于医学实践,总结上升为哲学,同时它又反过来指导医学实践,指导医学发展还有文化。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如果认为学好哲学就能当好医生,这是不妥的,中医如果没有这么多医生,不断地用各种药方去治病,针灸不断地用不同的穴位去体验,发展很多具体的医疗方法,李时珍跋山涉水,写就了《本草纲目》,那么中医就没有生命力,存在不下去,不可能几千年有这样的发展。所以,我们对科学的观念上,要有这样一个总的把握。第二,中国政府强调中西医并重,中西医要结合、要发展,所以从总体上讲我们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中国发展得比较好,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它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但这种状况也在改变,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提出,要加强传统医学在整个世界医学界的地位;2015年在澳门也开了一个会,世界卫生组织要把传统医学纳入到现代主流医学的体系,使它能够发挥它真正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今年,陈冯富珍到中国访问,一再强调这个观点,所以,现状在逐渐变化。从潜力来讲,中医药有很多好的、宝贵的、有价值的观点,这些价值和观点应该被现代医学所接受,所以说,中医在现代世界并不落后,而且可以讲是先进。”

肖飞教授:“在第三届《康复•生命新知》高端论坛的时候,我和吴孟超院士、王振义院士、王红阳院士在一起研讨了科学发现的三大规律,其中:揭示自然规律是科学发现;如果找出一种方法改变这种规律,那就是科学发明;如果把这个方法用在其他领域,那就是科学创新。比如,艾滋病病毒的发现,是科学发现,何大一教授发明的鸡尾酒疗法,改变了艾滋病的病程,就是科学发明,把这个发明用于治疗肝炎,就是科学创新。用这种思路来看我们的祖先,就可以看出我们祖先也有发现、也有发明、也有创新。”

游苏宁教授则开了个玩笑:“我最近研究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就是到底医生和科学家有什么区别,医生到底是不是科学家?我跟《英国医学杂志》(BMJ)以前的主编Richard Smith都认为医生不是科学家。因为医生一开会就找厂家赞助,而科学家是国家养的,那么反过来,医生开会国库从来不给钱,反过来证明医生不是科学家。”

四、中国祖先对世界医学的贡献

既然中国传统医学曾领先世界,那中国祖先对世界医学贡献最大的是什么呢?65%的与会专家认为是中医理论体系。26%认为是中药及成药体系。

陈凯先院士:“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最大的贡献,是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比如‘治未病’,‘整体观’等等这些观点,对世界医学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中国最重要的古代医学发明是什么?对此,半数专家认为是中药,还有一半专家认为是针灸。

游苏宁教授:“我认为中国最重要的古代医学发明是中药。到今天为止,我们读的中医书里真正有名的、记录下来的都是中药。”

肖飞教授:“中国古代医学发明——人痘,其实就是生物制剂,还有太极拳在世界上得到了极高认可,可以有效缓解纤维肌痛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的症状,老外做的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此外,在国外的医学史书上,甚至还记载了‘神农尝百草’。”

的确,在美国现代图书馆(Modern Library)2007年出版的《A short history of medicine》一书中,作者Frank González-Crussi写道:

The oldest herbal medicine is probably that of China. Shen Nong, a semilegendary personage who taught people how to identify and use plants for medicinal purposes, lived about 4,700 years ago.

译:最古老的草药很可能是中国的中草药。4700多年前,神农,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教会了人们如何识别、如何使用植物来治病。

在另一本书《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Research》中,老外也对中医进行了追根溯源。该书由Elsevier Inc.出版,主编是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的John I. Gallin和Frederick P. Ognibene。

在该书的Chapter 1中的第一个部分“THE EARLIEST CLINICAL RESEARCH”(最早的临床研究)中,作者就写道:

Evidence also shows that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included clinical studies. For example, in 2737 BC, Shen Nung, the putative father of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ed with poisons and classified medical plants

译:证据显示,古代的中医学就包括了临床研究。例如,在公元前2737年,被认为是中医之父的神农就对药用植物进行了分类,还尝试了毒草。

游苏宁教授分析了为什么世界对太极拳的认知度更高:“因为太极拳主要是华人带到世界各地去的。我们的中药是有不同地域的,所以带到各地去没用。我个人认为优秀的东西不需要别人认可,只要你自己认可就好了。”

肖飞教授:“世界上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太极拳可以止痛,可以治疗帕金森氏病。针灸也被现代医学证明——研究人员用小鼠做实验,结果发现,针灸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止痛的同时可以提高欣快感。再比如生物制剂,最早的生物制剂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包括狂犬疫苗、人痘,人痘后来顺着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

五、中西医能不能结合?如何结合?

中西医能不能结合?对此,现场有医学专家认为很难结合,主张不用结合。

张志毅教授:“到现在为止,说心里话,我都弄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有些人认为一个中药加西药,那就中西医结合;还有人认为用辨证和辨病的思想一起看病,叫中西医结合;还有人认为把中医理论拿来,用现代医学科学方法去验证,这就是中医的现代化,是中西结合。而我觉得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很难去结合,中医以经验、以整体观、经验观为主,西医以微观为特色。好多人搞中医现代化,研究肾虚的本质,都是用现代的方法去研究,但是结果很令人失望。我觉得现在只要好好挖掘、研究中医的宝库,把它发扬光大就行了。”

游苏宁教授:“我个人认为其实两种医学没必要结合,这一点我同意张志毅的说法。我相信,西学中,一场空。对我个人来讲,急性病我肯定是找西医的,慢性病我请中医来调理。它们各有各的长处,没有必要去结合。”

随后,中日友好医院的吴东海教授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现在两个医学非要去掉一个,你去掉哪一个?”

陈凯先院士给出了回答:“如果目标是为了人民健康,那就没必要一定要去掉一个。如果说目标是为了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发展,为人民的健康服务,那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最好的医学模式、最好的医学技术、最好的医学方法。从这一点上讲,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掉一个,除非它完全没有用,或者它有害。我赞成刚才姜教授讲的,这两个医学实际上证明它们是互补的,各有优势,各有不足,所以,如果我们把传统智慧和当代的科技发展结合好,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民的健康。在这里,我忍不住还想说一句话,中西医能不能结合?我觉得说‘不能结合’是一种比较绝对的或者叫武断的看法。只是因为中西医是截然不同的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所以就说它们不能结合,我觉得这样的看法,不但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站不住。我们不但有很多理论上结合,也有很多实践上成功的范例,极大地造福了人民的健康,发展了医学科学。我听到一些同志说,这个不叫结合,这个叫混合。但不管你叫它‘混合’也好,叫‘融合’也好,叫什么都好,它都是结合的一种不同阶段、一种不同的水平、一种不同的方式。结合有一种更高的境界,就是毛主席讲的‘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1956年)。这个是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我们今天离这一点还很远,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我套用十九大的话,我们还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虽然我们不大可能很快地结合好,但这个探索是值得的。我们开始是‘混合’——用西医的检查方法、影像、化验,然后配合中医的一些治疗等等,像吴咸中院士,他用中医的通下法加上西医的外科手术,对一些急腹症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果造福了人民的健康,提高了医疗的疗效,这是我们最高的目标。在初级阶段我们可以把西医的方法、技术,中医的方法、技术结合起来,因为我们医学可以有中医、西医,但病人只有一个,他不是中医的病人或者西医的病人,所以我们把它们结合起来在一个人身上应用,我觉得这就是好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病症结合,这就已经上升到比较理论的层面,已经逐渐促进理论层面的融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在医学模式、医学思维上融合。所以,我不赞成‘中西医不能结合’的说法。”

肖飞教授:“陈院士给出了一个定位——我们的中西医结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上我们闭关自守了很长时间,我还记得在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之前,曾经提过废除中医。现在开放了,是一个大好时机。”

游教授:“刚才陈院士说的我同意,病人只有一个,怎样对病人最好就怎么做。我个人认为:循证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实际上很多都是在跟风、在炒概念,如果真正想为病人服务的话,考虑怎么对病人更好就行。”
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专家们对于中西医如何结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凯先院士:“一方面,我们要挖掘中医药的宝库,用西方的技术加以验证和发展、创新;同时,我们要把中医药非常宝贵的、有价值的一些思想,跟现代的西方医学手段相结合。中西医结合不但是要发展更完整的、更好的诊疗手段,而且对整个医学发展的思路、模式都能够有新的启示。”

肖飞教授:“在挖掘中医药宝库上,屠呦呦教授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Dr. Williams:“我和肖飞正在研发的一种新药正是中西结合的一个例子:中国传统药物结合西方技术。实验室研究显示这种新药对于胰腺癌非常有效。”

肖飞教授补充道:我们正在研发一种药物,是雷公藤。我们通过对雷公藤甲素的结构进行改变去治疗胰腺癌,这个结构被证明是世界上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一个药物结构,这也算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伟大贡献。如果这个药(雷公藤甲素异构体)做出来了,我想这可能是青蒿素第二。

姜泉教授:“其实在临床实践当中,中西医结合是优势互补,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有西医的优势,如何在这种互补之下很好得融合,这应该是我们探讨的一个方向。比如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实西医的专家们都特别认同,西医的病,中医的证,应该说病症结合是临床中非常主导的治疗模式。所以,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用中医的智慧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魏正宗教授(中国•台湾•台中•中山大学):“我觉得好的医生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哲学家。我是纯粹的西医师,但是我自己一直有一点使命感——做一点中医的现代化,中西结合。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有了一点共识:第一,病人就是要健康,病人不需要分中医和西医,药也不需要分中医和西医;第二,中医要不断地进步,但显然今人不如古人,所以我们有很大的使命感,我们要把好的传统医学智慧结合一些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它不断地往前发展,不要只是停留在几千年前。”

肖飞教授:“中西医还是要结合来治疗病人、治疗疾病。但是中医需要进步、需要进化、需要一场革命。需要用科学来进行重新的认识和验证。”

六、五千年中,中国智慧起码有四千五百年与世界并肩、领先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医学与世界医学并肩、引领的时间长达4500年。中国智慧创造的辉煌足以媲美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古波斯等的总和。

并肩:公元前2000年以前,在华夏大地上,炎帝神农以身实践、遍尝百草,找到了茶叶、三七,最后因食入了断肠草而亡。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开创了中医学文化,他尝百草的行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临床试验。另一位中华始祖黄帝,经常与大臣岐伯讨论医理,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探讨了饮食、年龄、生活方式、情绪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流传后世,成就了一本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同一时期,埃及法老的权臣(相当于宰相)Imhotep实施了外科、牙科,他还从植物中提取药物,了解重要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并第一次描述了癌症。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期间,伊尹发明了汤药。此时在中东,在旧约的《但以理书》中,描述了类似于饮食与健康的方案。

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期间,中原大地上正处于诸侯群雄纷争的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他们分别创建了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给后世留下了璀璨的精神遗产。古印度人也善医学,尤其是外科。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外科之父Sushruta开始撰写外科医学文献,并留下了医学百科全书供后人学习。

引领:公元前500年~公元元年期间,华夏文明迎来了一次高潮,一大批学者、学说、书籍、发明纷纷涌现:大医学家扁鹊(公元前407~公元前310年),他通过望闻问切进行检查,奠定了切脉的诊断方法,相传,著名中医典籍《难经》为他所著。墨子(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90年)创立了墨家学派,建立了以几何、物理、光学为主的一套科学理论;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另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仓公淳于意(公元前215 ~公元前167年)是首位保存病人记录的医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问世;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成书;中国最早的完整中药学文献《神农本草经》问世;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开始应用于疾病成因方面。此时期,西方文明以希腊为代表,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创建了临床医学,强调临床检查、观察和记录。

公元元年到公元1000年间,中华大地上诞生了多位医学大家: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写就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华佗,他善用麻醉药物,发明“麻沸散”、创作"五禽戏";皇甫谧,完成了最早及最完整的针灸疗法专著《针灸甲乙经》;王叔和,留下了集古代诊脉法大成的《脉经》;葛洪,著就第一部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提到了用隔离区防止传染病蔓延,其中还提到了青蒿素、常山等的抗疟疗效;雷敩,完成第一本药物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灸论》;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书;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是中国最早的病因证候学记录;苏敬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被后世誉为"药王"的孙思邈著《千金要方》;王怀隐著《太平圣惠方》,是首部大型方书。火药也出现于这一时期。在西方,古罗马出现了Claudius Galen,他是率先用动物研究理解人类疾病的医生;伊朗出现了Persian al-Razi,他发现酒可以用来消毒,他还写了第一本儿科专著。

公元1000年到1500年的时候,蔡伦发明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据记载,宋朝(960-1280)年间,中国人就已发明了人痘——天花病人愈后的痂皮被磨成粉,用一根银管吹入(被接种者的)鼻子,人痘为预防天花开辟了有效途径,为免疫学的早期成就,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杨介总结了对死刑犯的解剖经验,绘成解剖图谱《存真图》;王惟一铸成针灸铜人,是中国针灸史上的新里程碑;宋慈著《洗冤集录》,成为中国“法医”断案的法典及依据;齐德之著《外科精义》,其中提到用光合疗法治疗皮肤病;危亦林是应用脊椎骨折悬吊复位术的先驱;忽思慧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疗专著《饮膳正要》。此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1453~1600),意大利的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成了伟大的解剖学家;波斯(伊朗的古名)药学家、医学家、哲学家Ibn Sina写就了《医典》,被世界医学界奉为“医学经典”;阿拉伯名医Abu al-Qasim al-Zahrawi发明了手术针;伊拉克外科医生Ammar ibn Ali al-Mawsili于9世纪发明了第一个注射器,用空玻璃管从患者眼中抽吸白内障。

到了16世纪,中国诞生了一部具有世界学术地位的专著《本草纲目》,由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近30年(1552年~1578年)撰写而成。此时在西方,近代人体解剖学创始人Andreas Vesalius(意大利)发表了《人体构造》一书(1543年);英国的William Harvey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17世纪,明代医家陈司成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性病专著《霉疮秘录》。典型的梅毒病大约在15世纪或稍前从外国经广东传入中国,明代梅毒病泛滥,陈司成1632年所撰《霉疮秘录》是较早的梅毒专书。书内记载霉疮(梅毒)不同病期症状,提出了用丹砂、雄黄等含砷的药物治疗。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记录,在当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荷兰,Antony van Leeuwenhoek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细菌。

落后:18世纪以后的二百多年间,比较中西方的医学成就会发现,中国医学科学开始落后,甚至可以说鲜有建树。彼时的世界,西方文明占据了主导地位。
18世纪初,古代丝绸之路上,英国驻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大使夫人,也是英国某伯爵的女儿Mary Wortley Montagu发现中国商人穿越在丝绸之路上的天花疫区,却不被传染,由此于1721年将中国接种人痘的方法带回英国。其实,此前的1717年,英国医生Hans Sloane就用人痘接种法进行了小型研究——把天花患者的水疱内容物接种给健康人。然而这种操作当时并不为人们所接受,直到Mary Wortley Montagu女士给自己的女儿接种了人痘,全英国才开始纷纷效仿。但争议和不理解仍然不绝于耳。 1723年~1727年间,James Jurin发表了数篇论文,比较接种疫苗、不接种疫苗者死于天花的风险,发现前者的病死率为1/60,而后者为5/6,这才促使人们打消疑虑。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George Washington给陆军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这也是第一次大规模给军队进行免疫接种。1796年, 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首次给一个8岁男孩接种牛痘,并于1798年在《天花疫苗因果之调查》里公布了牛痘能预防天花这一结果。

1747年,英国皇家海军外科医生James Lind开展临床试验探索坏血病治疗方法,12名得了坏血病的海员2人一组,被分成6组,在相同饮食的基础上,又分别摄入:醋、稀硫酸、苹果汁、海水、一种混合物(肉豆蔻、大蒜、山葵),还有一组是每天2个橘子1个柠檬。由此,他发现用柑桔类水果和新鲜蔬菜可治疗和预防坏血病。

19世纪,西方文明精彩纷呈。英国生物学家Charles Robert Darwin提出进化论;英国麻醉医师John Snow发现被污染的水是导致霍乱的元凶;匈牙利的Ignaz Philipp Semmelweis确立了洗手对于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性;美国波士顿牙医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和美国麻省总医院的John Collins Warren医生于1846年第一次详细记录了乙醚在外科中的使用;1865年,苏格兰外科医生Joseph Lister发现了保持创口清洁的重要性;法国的Louis Pasteur,19世纪最杰出的临床观察家;德国的Robert Koch,发现了结核杆菌;1874年,挪威的Gerhard Armauer Hansen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麻风病的病原体是麻风分枝杆菌;1890年,丹麦人Emil von Behring发明了白喉抗毒素;俄罗斯科学家Elie Metchnikoff发现巨噬作用对宿主抗感染的重要性;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发现了补体系统;奥地利生物学家Mendel在6年时间里研究了2万多株豆科植物,提出了孟德尔遗传定律;1895年12月22日,德国物理学家Wilhelm Röntgen拍摄了第一张X光片,对象是自己夫人的手;英国的Florence Nightingale,开创了近代护理事业;德国化学家Felix Hoffman,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
19世纪末,在中国出现了很多由中国人或与西方人士共同开办的西医学校,一批有关西方医学的释本也相继面世。西方医学在中国开始日益广泛深入地传播。

追赶:20世纪初,西方医学发现仍占主导地位。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Alexander 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美国医生Philip Showalter Hench等发现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1921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师Frederick Grant Banting和C.H. Best发现胰岛素;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Ronald Aylmer Fisher引入统计学和实验设计,提出随机概念和变量分析;匈牙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Albert Szent-Györgyi发现维生素C;1953年,James Dewey Watson和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提出了伟大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64年,《赫尔辛基宣言》发布,制定了涉及人体对象医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令人欣慰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奋起直追。1963年1月,我国陈中伟等首先报告成功地再植1例完全断离前臂,功能恢复良好;1965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1972年,屠呦呦等从青蒿中提取出活性物质——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肖飞教授:对比中国和西方5000年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医学科学曾经与世界比肩,随后引领了世界医学,到18世纪后的二百多年,陷入落后泥潭,随后,中国科学家奋起直追,现在,可以自豪地讲,正在比肩。

七、华夏祖先留下的智慧宝库,仍是今人的“灯塔”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我国的传统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很多理论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多现代医学理论之间有着共通之处。比如扶正祛邪,这个理念在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奇迹中得以印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卡特总统黑色素瘤被治愈的故事。

卡特是美国第39届总统,2015年,医生发现他的肝脏上有一个肿瘤,而且肿瘤已经转移到了脑部。经过化疗、放疗后,卡特体内的肿瘤仍然疯狂生长。医生给卡特用了一种新药:2014年获美国FDA批准的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这种抗体抑制程序性死亡受体(PD-1,一种淋巴细胞上的受体)。

过去,医学上杀肿瘤的概念几乎全都是找到最有效的药物、把肿瘤细胞杀死,但是肿瘤细胞是人体内部的敌人,在杀它的时候很难避免杀伤正常的细胞。科学研究发现,肿瘤非常“聪明”,它有一个本领——能让杀伤它的淋巴细胞对它耐受。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阻断淋巴细胞上起抑制作用的闸门PD-1。在这个闸松开以后,淋巴细胞就可以重新辨认肿瘤细胞,成为战胜肿瘤细胞的战士。

当这种PD-1抗体被输入到卡特总统的血液系统以后,他的肿瘤不断缩小,最后宣布他被治愈了,大脑中的肿瘤全部被清除!

卡特总统被治愈的故事里其实蕴含着我们祖先的一个理念:扶正祛邪——不是去消灭敌人,而是把人体自身的正气扶起来。

不止扶正祛邪的传统理念在现代医学得到重生,中国祖先及伟人的智慧还能印证到很多现代医学理念中: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