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1.8亿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其中包括410万美国人。HCV感染是美国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重要因素。丙型肝炎病毒分为六个主要基因型,其中I型在美国占主导地位,也最难治疗。目前治疗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美国密歇根大学的Anna S. Lok等进行的一项开放性研究表明,那些对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不敏感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可能通过额外服用抗病毒药物而获得良好疗效。
此研究共纳入21例以往对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的I型慢性丙肝患者(他们经过至少12周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后,HCV的RNA水平下降幅度小于2log10)。研究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抗病毒药物组(11人):daclatasvir和asunaprevir;B组为抗病毒药物联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组(10人)。治疗周期均为24周。主要的终点指标为治疗结束12周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的比例。
结果表明,A组患者中有4人在接受治疗后12周内获得SVR的比例为36%,其中2位为HCV 1a型病毒患者,2位为HCV 1b型患者(A组共9位为1a基因型,2位为1b基因型);6位患者(全部为1a基因型)在治疗期间出现病毒学突破,在所有患者中均检测出了对两种药物的病毒学抵抗;1位(1a基因型)患者在治疗终点获得了SVR,但在观察期内出现复发。B组所有患者在24周治疗后的12周均获得了SVR,并有9例SVR持续至治疗结束后24周。腹泻是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6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数值超过正常上限 的3倍。
这些数据说明,对以往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的I型慢性丙肝患者,单用两种抗病毒药物daclatasvir和asunaprevir,可以获得持续性的病毒学应答。而抗病毒药物联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更好。(编译:贺利军)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2012;366:21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