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杂志发表论文指出,他们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技术对治疗失明有帮助。
研究人员选择两名失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名患者罹患老年型黄斑变性,一种中老年人致盲性眼病;另一名患者罹患Stargardt病,又称少年型黄斑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的最终视力一般只有0.1左右,极少数会完全失明,主要病因是基因异常导致感光细胞退化,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诱导胚胎干细胞变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支撑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组织,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实际上是眼睛内对光线做出反应的细胞。接着,研究人员将5万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注入患者的眼睛中,希望可以促进这些细胞的自然供应。
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试验取得了成功。接受治疗之后的四个月,患者没有发生肿瘤(肿瘤现象在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动物身上曾经出现过),也没有出现异常生长。两名患者接受了12周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以防止攻击外来细胞。研究人员没有发现炎症和其他排斥细胞的现象。一直以来,排斥反应都是将外来器官或组织植入人体内的主要风险。研究人员检查了Stargardt 病患者眼睛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老年型黄斑变性患者没有进行检查。研究显示两名患者的视力都有所提高,特别是Stargardt 病患者。她能够看到视力卡片上的一些字母。研究人员也意识到,不能保证这种小幅度的视力提高不是由免疫抑制剂或安慰剂效应引起的。(编译:马驰)
参考文献:《ScienceNOW》23 January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