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2年05月号
医学进展
医学里程碑

IRA-B细胞能防御细菌败血症

    败血症(Sepsis)是一种由爆发性感染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败血症发病率仍然处于增长趋势,其中的病理机制仍需探索。

    识别和清除细菌感染是先天免疫的基本功能。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先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激活淋巴细胞,但其对败血症的影响却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在革兰氏阴性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刺激下,脾脏中的GM-CSF水平大量上调,且B220+MHCII+CD19+IgM+B细胞数量也出现了增长。这类含有大量GM-CSF+的B细胞被研究者称为先天免疫应答激活物(Innate response activator,IRA)-B细胞。最近,美国哈佛医学院的Philip J. Rauch等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效应B细胞群,即IRA-B细胞,能够抵抗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IRA-B细胞在表型和功能上都具有独特性。这类B细胞内含有大量IgM并能自分泌IgM,而非IgA和IgG1。IRA-B细胞能够产生GM-CSF和IL-3,但不产生促IL-1β、IL-6和TNF-α。而且研究没有发现IRA-B细胞表达IL-10。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IRA-B细胞是通过MyD88通路由B1a B细胞衍生而来的,依赖于识别TLR4受体这种模式来绑定抗原。

    为了探究IRA-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效,研究者建立了μMT和GM-CSF缺陷嵌合的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小鼠模型。结果显示,这种特异性去除IRA-B细胞活性嵌合小鼠在接受CLP后的2天内全部死亡,而对照的野生型小鼠却有40%的存活率。这类嵌合小鼠体内具有更多淋巴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还出现了IL-1β、IL-6和TNFα细胞因子风暴。 这些显著的炎症反应与细菌清除能力的缺失具有密切关联。这些结果显示,IRA-B能够通过控制机体的细菌清除能力来预防感染性休克。

    这些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先天免疫的认识,确立了IRA-B细胞作为细菌感染的“门卫”角色,并发现了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疗法。(编译:沈颖)

参考文献:《Science》2012;335:597-601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