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国FDA加了黑框警告,推荐在处方氯吡咯雷之前应该考虑CYP2C19基因型。但是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大学都指出支持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证据是不充分的。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之下,美国FDA声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检测是可行的,且这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评估在CYP2C19基因型和氯吡咯雷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近日英国伦敦大学流行病学与公众健康系等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回顾对此进行了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刊登在《JAMA》杂志上。
研究人员纳入了32项研究,包括42016名患者,报告3545次心血管疾病事件,579次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和1413次出血事件。6项研究是随机试验,其中5项研究分析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YP2C19的基因型;余下的26项研究是仅以治疗为目的的研究。在仅以治疗为目的研究的分析中,携带低酶活性相关的1个甚至多个CYP2C19等位基因的个体活性氯吡咯雷代谢物水平低,抑制血小板作用弱,出血风险低(RR:0.84,绝对风险降低5次/1000人〜8次/1000人), 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风险增高(RR:1.18,绝对风险升高8次/1000人〜12次/1000人)。然而这些结果存在小样本研究的偏倚。当分析严格局限于发生200个或者更多事件的研究时,点估计值减弱了(RR:0.97)。在疗效影响研究中,CYP2C19基因型与氯吡咯雷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或出血没有相关性。
这项研究证明,尽管CYP2C19基因型和氯吡咯雷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所荟萃的研究在基因型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编译:马驰)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1;306:2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