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2年05月号
医学进展
医学里程碑

科学家揭示吸烟导致肺气肿的免疫学机制

    在全球范围内,吸烟相关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预计在未来10年间,COPD可能成为全球第5大死因。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这些疾病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发生肺部恶性肿瘤的风险。

    人们对吸烟诱导的肺气肿的发病机制了解有限。目前认为,固有免疫相关的免疫活化过程是肺气肿发病的始动机制,在该过程中,肺组织内表达CD1a+的髓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被激活;随后,以Th1 和Th17细胞活化为特征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Th1细胞可释放IFN-γ,诱导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而Th17细胞分泌的IL-17可促进小鼠肺组织内MMP12的产生,加速肺损伤。

    美国Baylor医学院学者Ming Shan的团队对暴露于吸烟的小鼠模型和人类肺组织细胞进行了研究,旨在深入揭示吸烟诱导肺气肿的原因。

    他们发现,吸烟除了能促进IFN-γ水平升高以外,还能增加小鼠肺内CD4⁺和γδT细胞分泌IL-17A的水平。IL-17在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他们从小鼠体内清除IL-17后,小鼠的肺气肿得到减轻,而清除γδT-细胞则会加重小鼠肺气肿的病变严重度,提示γδT-细胞可以缓解炎症。研究者将APC从患病小鼠的肺中分离出来并转移至没有接触到香烟烟雾的小鼠体内,三个月后,这些小鼠发生肺损伤和肺气肿。这表明APC能够转移疾病,他们同时也发现该过程是IL-17A依赖性的。

    吸烟还可以促进致病性APC内编码骨桥蛋白(osteopontin)的基因Spp-1的表达,这是体内的Th17细胞反应和肺气肿所必需的,在某种程度上,上述过程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lfr7而实现的。因此,Spp-1-lfr7轴在诱导致病性Th17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吸烟可以活化肺内APC,后者可诱导肺组织免疫损伤,导致肺气肿的发生。(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2;4:117-9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