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的大学健康网络的Shlush等研究人员通过纯化亚群和异种移植的基因和功能分析,确认了在化疗前就已出现的耐药细胞,以及两种主要的复发模式。该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长期生存率很低,因为大多数患者都会复发。从历史上来看,治疗失败一直被认为是由于产生耐药性突变造成的,而这可能是化疗药物的致突变性的结果。然而,其他的证据指出了耐药细胞在化疗前就已存在。例如,诊断和复发时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样品的深度测序已经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抗药细胞是由治疗前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并由治疗所选择。然而,治疗失败和白血病性再生能力的机制仍然不明确,因为仅靠序列分析不能明确导致复发的细胞类型。尽管白血病干细胞的“休眠”和自我更新的特性与复发有关,并且白血病干细胞基因表达特征对治疗失败具有高度的预测价值,但白血病干细胞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复发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直接证实。
为了追踪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的起源,研究人员通过纯化亚群和异种移植的基因和功能分析,确认了在诊断时就已出现的耐药细胞,以及两种主要的复发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复发源自罕见的白血病干细胞,后者具有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表型,而在其他情况下,复发则是由占更大比例的免疫表型定向的白血病细胞造成的,这些白血病细胞具有很强的干细胞转录特征。复发的不同模式的确认或有助于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疾病管理和监测方法。此外,导致复发的两种细胞起源的共同功能和转录性的干细胞特性,强调了开发新治疗方法以预防复发的重要性。(作者:马驰)
参考文献:Nature 2017;547: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