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经典
2018年03月号
医学进展

神奇的安慰剂

      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远比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年轻,其科学研究的轨迹不超过150 年。我们对人体奥秘及疾病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远远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安慰剂可以改变病情的效应(安慰剂效应),就是诸多未解之谜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安慰剂(placebo),拉丁语的意思是“我舒服”(I shall please),是指一类无有效药物成分并且不产生药理作用的空白药。安慰剂效应可能是人体自身愈合能力的体现。人不是机器,当零部件磨损及损坏后,机器无法自我修复,而人体则不断地启动修复机制,愈合损伤的组织。修复愈合过程,需启动预设程序,调动全身的“维修部队”,而指挥及协调者则是机体的大脑。当被告知一个外源“特效药”加入机体修复时,大脑内啡肽分泌增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被激活,阻断炎症,减轻焦虑,缓解疼痛,恢复内平衡。而这一“特效药”就是安慰剂,在医生与病人的互动下,空白药产生了神奇的效应。

      研究显示,在婴儿阶段,其幼稚的神经系统即已启动,所以婴儿期盼着安抚,渴望着偎依,寻找着哺育,而寻找慰籍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成年。当出现疾病时,医生及亲人的同情、抚摸(touch) 是最好的安慰剂,可起到“粘合”作用。耐心、专注及同情地的倾听(empathic listening),配合前倾的身姿以及关切的面部表情,可以加强安慰剂的效果。病人的倾诉是协调心理及身体的过程,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诉说。在美国,医生给予病人的时间平均为11 分钟。在我国,门诊医生接触病人的时间平均为5 分钟,而最理想的医患互动时间应为30 分钟。

      链霉素与安慰剂比较的治疗肺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是药物评价的标准研究,与安慰剂比较达到统计学的显著差异,是判断试验药物有效的最低要求。在多个涉及疼痛、抑郁、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有效率达到25% ~ 50%,甚至在心衰及肿瘤的研究中,安慰剂也能产生显著的疗效。有研究显示,当病人被告知服用的是特效新药时,安慰剂(糖丸)可以调节TPH2 基因,降低杏仁核(amygdala)活动度,从而减少“社会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病人的焦虑程度。

      当然,安慰剂也可并发不良反应,安慰剂亦可导致负安慰作用成为“负安慰剂”(nocebo),加重病情。此刻,医生的自信及关怀是决定安慰剂效果走向的关键。肢体的语言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真诚及自信。只顾低头写病历,照本宣科朗读知情同意和药物不良反应,是将安慰剂转变成负安慰剂的诱因。

      我们对医学的认识还很肤浅,很多现象值得关注及研究。我们必须重视安慰剂的神奇功效,仅将药物给病人是不够的,还应赋予关切,展示自信,以增加常规治疗手段的疗效,这就是安慰剂的秘密。医患和谐,医患互信,是安慰剂展示其功效的基本保证。

      纵观4000 年,大量无确切疗效的“祖传秘方”利用安慰剂的秘密,以高价出售,赚取巨额利润,这是不足为怪的。研究显示,安慰剂的标价越高,疗效越好,只是现在还无法预测哪些人群对安慰剂敏感。或许,江湖医生为了赚钱而用更长的时间为病人解释,病友和亲属间的口碑等夸大了安慰剂效果。当然也有向安慰剂中掺激素等药物的犯罪行为。当我们抱怨病人盲从于偏方的同时,应思考安慰剂效果的存在,并行动起来。我们的关怀,会让我们的处方更有效。

      本期《康复• 生命新知》“有争议的话题”栏目将对“神奇的安慰剂”展开研讨,敬请关注,并欢迎来信互动。

(作者:肖飞)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