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基金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临床指南中,β受体阻滞剂被作为重要手段加以推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被建议在第一个24小时内口服β受体阻滞剂,推荐级别为I类;高血压或有缺血表现的患者使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为IIa类推荐。
2014年,
《美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包含60个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样本量超过十万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对此建议提出了挑战。研究主持者纽约大学医学院的Sripal
Bangalore等检索了Medline、EMBASE/Excerpta
Medica和Cochrane对照研究注册中心等数据库,选出了60项样本量大于100的RCT研究,共纳入102003例患者。
根据治疗的阶段,研究分为两种:其一为再灌注治疗阶段,共有12项研究,涉及48806例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另外48项研究及其包括的31479例患者,为再灌注治疗前阶段。
研究者发现,在再灌注治疗前阶段,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确实有所收益,具体表现在:全因死亡率下降14%、心血管死亡率下降13%、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2%、心绞痛发生率下降12%、心衰和心源性休克风险未增加。
而在再灌注治疗阶段,患者的获益则不再明显,尽管心肌再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28%和20%;但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却分别增加了10%和29%,可谓得不偿失。
研究者指出,虽然心梗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少再梗死和心绞痛发作,但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更重要的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还可能增加心梗后患者的心衰和心源性休克风险。
这一结果对目前实行中的治疗推荐提出了挑战。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Steven Borzak博士对此进行了点评,赞赏该综述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未来心梗治疗指南的修改奠定了基础。(作者:贾玉华)
参考文献: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127:93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