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继发的血栓病变,该联合也是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术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需经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产物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CYP2C19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会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与之存在争议的是,发表于2010年的基因研究结果未能证实CYP2C19基因与氯吡格雷代谢间存在直接关联。
德国学者Tim Bauer的团队对既往发表的关于CYP2C19基因变异与氯匹格雷临床疗效之间关联的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他们从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在线数据库检索内科学、心血管、药物和基因杂志上发表的相关研究,包括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访期至少1个月,观察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与否对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或支架血栓的影响。
荟萃分析共纳入15项符合标准的研究。主要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病率为3.0%~13.3%,支架血栓发病率为0.5%~2.2%。校正消除研究之间的偏倚,对其中9项研究的分析显示,在那些至少有一个CYP 2C19功能等位基因缺失的患者中,相对于无缺失的患者,前者发生支架血栓的风险比(OR)是1.77(95%CI 1.31~2.40, P<0.001)。对其中12项研究的分析显示,基因缺失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无缺失者高(OR 1.11,95%CI 0.89~1.39; P=0.36)。至少携带CYP 2C19*17一种功能基因的人群与未携带者发生支架血栓的OR值为0.99(0.60~1.62;P=0.96);对5项研究的分析也显示,上述两种人群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OR值为0.93 (95%CI 0.75~1.14;P=0.48)。
由此可见,当前的研究并不支持CYP2C19基因多态性会显著影响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1;343:d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