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的话题
2011年08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医学里程碑

动物-人类嵌合体研究伦理的争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复杂技术手段将人类细胞或遗传信息融入动物体内已不是难题,而这种手段为理解人类各种生理机能、研究疾病、开发新药和新疗法提供了很大便利,因而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在全球有数千种转基因啮齿类动物和含有人类组织的动物或细胞系,愈来愈多的科学家把人类细胞注入动物体内,寻求治疗癌症、心脏病、唐氏综合症等疑难杂症的方法。仅2010年,全球就有超过100多万例进行基因改良动物的实验。有报道称,中国科学家将人类胚胎细胞植入山羊胎儿内,使其产生含有人类功能性衍生细胞的器官。此外,美国科学家讨论了制造含有人类衍生脑细胞小鼠的伦理问题(虽然他们最终没有开展这项实验)。

嵌合体研究惹争议

    2008年,英国颁布《人类授精与胚胎学法案》,一定程度上开放了此类嵌合体研究实验。2010年,科学家用干细胞技术创造出一种小鼠,这种小鼠拥有大鼠细胞组成的胰腺,并且具有功能。所以有人猜想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创造出一种猴子,这种猴子的大脑完全由人类的神经元组成,到那时,猴子也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吗?对于研究者而言,这种动物对研究人类疾病或者人类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动物的存在是不被伦理所接受的,更可能被禁止。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曝光称,自《人类授精与胚胎学法案》通过之后,英国科学家已秘密制造出155个人兽胚胎。这些实验包括各种动物-人类嵌合体实验,比如:动物卵子与人类精子结合产生“人兽杂交体”;人类细胞核植入动物细胞中产生“胞质杂种”;人类细胞与动物胚胎混合形成的“嵌入体”。这项报道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就嵌合体实验伦理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英国发布研究伦理报告

    2011年7月22日,英国医学科学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AMS)发布了一篇关于人类-动物嵌合体实验伦理问题的报告,敦促立法限制开展不合伦理的研究,尤其是避免制造出含人类物质的嵌合体动物(animals that contain human material,ACHM)。报告指出,这类实验的程度已逼近道德界线,如若玩出火,随时可能让动物获得说话和思考的能力,创造出恐怖的人兽怪胎,威胁人类安全。这份报告指出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例如美国,在过去六年,美国开展了许多关于ACHMs方面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立法;而德国则因为对生物伦理敏感度高,所以对于这类研究也较为慎重。

    英国剑桥大学的人类遗传学家Martin Bobrow是这次报告起草工作组的主席,他表示工作组由哲学、伦理、社会科学和法律的专家组成,对专业团体的专家意见进行汇总分析。Martin Bobrow表示工作组调查了一些可以被公众和伦理所接受的嵌合体实验,但是有些研究一旦涉及大脑、生殖细胞以及人类的某些特征,如皮肤、脸型和语言,就必然会引起科学团体的关注,甚至引起公众的担忧和恐慌。

    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医学研究国家协会的发育生物学家Robin Badge,也是制定这份报告的工作组成员之一,则称他不打算对这种嵌合体研究提出新的控制等级,因为严格的控制将限制这类研究。同时,他也表明未来不希望科学家研究的内容超过公众所接受的范围。其实很多研究并不像公众所猜想的那样,例如拥有人类大脑的猴子,大多数包含人类物质的动物并没有违背道德伦理标准,相反这些动物会促进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

#p#副标题#e#

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在生物医学领域,ACHM研究激起了伦理争议以及公众和科学团体的关注,但也正如英国医学科学院报告所言,有些研究还是被公众理解和支持的。2010年对1046名英国人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其中半数支持将人类细胞或者DNA导入活体动物中的实验。脑、眼和生殖细胞的使用最受关注。

    人们认为在相对自由的科研大环境下,有争议的科研反而能够有力促进科学的发展。英国的人类胚胎科研领域独步全球,科研环境也相对和谐,这主要归功于相应的法规以及有公众参与的监管制度。然而,暴力抗议动物实验的事件仍然存在。Martin Bobrow指出,他们并不是建议政府完全禁止此类人兽混合实验,但社会需订立更完善的规则和监控机制,防止科学家进行公众不能接受的实验。

研究监管的完善

    鉴于有些研究已经违背了伦理道德,这类研究应该是被明确禁止的,包括动物拥有足够人类脑细胞组成的大脑,这会让动物有能力产生人类的行为,如推理或具有自我意识。目前禁止来自人类和动物的混合胚胎或者多潜能细胞形成的胚胎的产生和发育。

    某些研究,如将人类基因或者细胞引入动物体内是被允许的,例如,研究人员将少数的人类神经干细胞引入猴子的脑中,评估引入的细胞是否能替代丢失的神经元,以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这份报告建议英国政府应该成立一个专家团体,定期对ACHM研究给予建议,定期评审研究的内容。

    但在英国,此类实验的监管体系存在着漏洞。凡是运用动物模型但被监管者认定为“主要成分为人类物质”的胚胎实验都需要经过人类生殖与胚胎管理局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HFEA)的严格审批。而另一类运用较少人类物质,被判定为“主要成分为动物物质”的胚胎实验则需要经过内政部(Home Office)和动物规程委员会在保护动物的相关法规下共同监管。而对于哺乳动物,这些调控法规在动物怀孕中期就开始生效。由于这两个监管体系间缺乏一个正规而明确的接洽点,导致科研人员往往不确定他们需要向哪个机构申请研究许可。这也使得一些科学研究在没有经过专家的审核下就能够合法地开展。为了弥补这个体制上的漏洞,2011年7月22日,英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这篇报告具体指出了这种监控体系下可能遗漏的伦理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Martin Bobrow等希望这份报告能够通过各个监控机构、生物伦理组织、医药研究基金会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国际上对于科研伦理问题统一标准的发展和制定。

    报告认为,政府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独立机构,给那些在动物身上应用人类DNA的实验提供咨询。英国医学科学院建议对ACHM采取和人类干细胞类似的监控制度。首先,大多数科研课题,毋庸置疑地需要审核。其次,涉及敏感领域的研究方案需要经过一个国际专家机构的审核,这些专家应该是来自各个领域,能够给予全面的动物实验建议。这类实验应该分阶段进行,期间,研究人员和监管者应该定期交流,进行汇报。最后,小部分实验若存在严重的伦理问题或者缺乏相应的科学考证,则应该暂时被禁止开展。英国正在削减其公共健康机构的数量,Martin Bobrow等希望内政部能趁此机会将动物规程委员会整合成一个全新的机构,能够为这些涉及伦理问题的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

#p#副标题#e#

国际上的关注

    报告总结道,大多数ACHM研究不需要额外监督。表达人类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已经用于研究人类疾病;转基因山羊和绵羊也已常规用于生产人类蛋白,用于治疗疾病;用于移植外科的包含人类基因的猪也已出现。德国独立伦理委员会副主席,分子生物学家Jens Reich称,其他一些国家也在密切关注英国的这份报告,他也准备对ACHM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他坦言,在德国,ACHM研究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因为在德国无论以任何的代价都必须保持人类的尊严,虽然英国这份报告总结出ACHM研究并不会践踏人类的尊严。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Ruth Faden称,在美国这份报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她已经召集专家组针对这个议题进行讨论。她对英国政府加强管理ACHM研究和深入了解民意的的做法极其赞同,认为通过讨论美国也将受益匪浅。

结束语

    建立安全而具有前瞻性的ACHM监控体制有利于英国的前沿科学研究。然而,科学研究是一项全球性的工作,其他国家也必须采取类似的监管措施。统一的调控和监管制度能促进国际合作和符合伦理标准的研究课题的开展,就如现今的人类干细胞研究一般。目前在欧洲普遍实施的动物实验调控措施促进了ACHM调控机制的落实。

    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中,伦理争议是一个永远存在的话题,科技越进步,越可能触及伦理底线。在发展医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伦理争议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对于ACHM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各国政府都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学术、政府以及公众之间应该保持不断的沟通与交流,才可能应对不断出现的伦理问题。

(作者:马驰 沈颖)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