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产生自身抗体,并且其中大多数直接作用于核抗原,尤其是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dsDNA抗体是具有诊断意义的,它与疾病的活性有关,并且能介导系统性和局部炎症反应。它们通过直接结合到染色体或者级联反应抗原,从而沉积在组织上,通过激活Fc受体,引发炎症反应。使用DNA酶处理过肾小球,肾中还有一部分抗体可以结合上,这说明它们也可以结合到非DNA级联反应组织抗原上。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都表明抗dsDNA抗体可以引起肾脏疾病,这种现象存在于50%的狼疮病人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纽约Feinstein医学研究所先前的研究证明小鼠的单克隆抗dsDNA抗体——R4A,可以结合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中(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的亚基NR2A和NR2B中的五肽D/E W D/E Y S/G(DWEYS)序列。R4A自身抗体增强了小鼠海马切片中谷氨酸诱导的突触后膜电位,如果将其移植到小鼠大脑中,会引发凋亡介导的神经元坏死。DWEYS免疫的小鼠可以产生抗体,穿过血脑屏障后可以损害神经。并且,从小鼠死后的脑组织中洗脱下来的抗dsDNA/NMDAR抗体以及从狼疮病人血清中分离的抗体都可以使大脑遭到破坏。相似的,如果在妊娠小鼠的循环系统存在dsDNA/NMDAR抗体,其出生子代的大脑也会受到破坏。从治疗方面来说,非天然存在的D型DWEYS肽能够阻止组织与抗体的结合:小鼠狼疮模型中,口服D型DWEYS肽能够阻止dsDNA/NMDAR抗体沉积在肾或者脑部,从而改善病情。这些研究强调了一个原则,抗dsDNA/NMDAR抗体在狼疮中是致病性的,并且具有DWEYS肽特征的小分子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这个肽本身具有很大局限性,因为它口服后不能吸收。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根据DWEYS肽的结构特征设计了一种独特的、选择性的小分子模拟肽FISLE-412,它可以中和抗dsDNA抗体从而避免对自身组织发生病理性反应。这种模拟肽及其衍生的一些物质可能为狼疮治疗的发展提供独特的策略。(编译:贺利军)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1;108:10255-1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