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7年03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现代观点

CRISPR技术筛选非编码基因组中的功能元件2

作者:贺利军

人类基因组中有超过98%的基因不编码蛋白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证据表明,很多非编码区域对人类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非编码基因与健康之间的联系还难以分析,部分原因是缺少工具来确定哪些突变改变了功能性元件。分子标志(Molecular hallmarks)包括表观遗传状态(epigenetic state)、染色质可接近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转录因子结合(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以及进化保守性(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与假定的非编码功能元件有关,并且能够预测调节功能。然而,这类预测绕开了那些缺乏分子标志的区域,并且也很难确定哪些分子标志在功能或表型中起到关键作用。
美国哈佛-麻省理工的博德研究所的Neville E. Sanjana等人开发了一个CRISPR筛选工具,用于快速识别和调控非编码元件。这一工具采用了约18000个单链向导RNAs(single guide RNAs,sgRNAs),靶向作用于NF1、NF2和CUL3基因周围的>700000个碱基,这三个基因参与黑色素瘤中BRAF抑制剂耐药。他们发现,调节耐药性的非编码区域也具有非编码功能的预测标志。在CUL3基因周围的位点上,基因工程突变改变了转录因子占有率及远程和局部的表观遗传环境,暗示这些位点与基因调节以及化疗耐药有关。
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筛选工具,在三个耐药基因周围的非编码区域建立了精确的突变。研究团队确认了哪些非编码位点发生突变或何时突变会降低靶基因NF1、NF2和CUL3的表达。最后,他们发现,CUL3基因周围24个非编码区域的突变不仅可以降低基因表达,而且还与威罗菲尼(vemurafenib)耐药有关。研究为识别非编码基因组中的功能元件提供了工具。(作者:贺利军)
参考文献: Science 2016;353:1545-1549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