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们全家从上海搬来美国,那时儿子还不满五岁。转眼他已经7岁了,正在美国读小学一年级。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不再像幼儿那样容易满足于玩具和玩耍,而渐渐显露出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做家长的也开始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像是学校好不好,老师好不好,该报名什么课外活动等等。好在孩子挺喜欢美国的学校,让我也算放了心,因此想谈谈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和国内学校不一样的地方。
先说说小学之前在干嘛。在国内,孩子三岁就要上幼儿园了,美国的幼儿园(叫做kindergarten,我觉得翻译成学前班可能更贴切一些)只有一年,而且是和小学连在一起的。如果报名了某个小学,一年级之前可以先上一年幼儿园为小学做准备。
上幼儿园之前干嘛呢
?答案是,随便您。可以自己带,也可以送去托儿所(pre-school)。美国的托儿所不教任何学习方面的东西,没有认字母,没有算术,一般就是老师读故事、玩游戏、做手工等等。搬来美国第一年,儿子上这里的pre-school
可把他乐坏了,除了不用学习,也没人逼着他把饭吃完或者逼他睡午觉。幼儿园也不是强制性的,不想上的话就待在家继续玩到一年级吧。也就是说,如果家长乐意,可以把孩子放养到7岁,直到上小学一年级。
美国小学的种类五花八门,分为公立小学、私立小学,还有自己教孩子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吧。
公立学校是免费的,和国内一样每个区都有个教育局。学生也按照家庭住址就近入学,每个居民区都有对应的学校。家庭住址可不看房产证哦,租房子也算的,只要家里水电账单上显示的是这个地址就行了。好的公立学校附近的房价也不便宜,房产税高,能贡献多一点的学校经费。还有个政策是,如果觉得有些贫困的居民区的学校教学质量太差,学生可以选别的学校去上学;或者觉得自己附近的学校不好,也可以申请去别的学校,但这个申请是不保证录取的。公立学校还有一些特殊的种类:magnet
school 和charter school。Magnet school 我就翻译成特长学校吧,例如我儿子上的是中英文双语的magnet
school,除此之外,还有音乐类的、科技类的、国际人才的、表演类的、艺术类的等等。这些学校就不是按照就近入学来录取了,全学区的学龄儿童都可以申请,由学校决定是否录取。如果没录取,就回自己就近的学校入学。Charter
school不是学区教育局建立的学校,而是个人或公司开办的学校,也是免费入学的,全学区的孩子都可以申请报名。但是,如果学校表现不佳或资金不够,学区教育局是可以让学校关门的。所有公立学校都必须按照每个州的教学大纲来教学,学生也要参加标准化的考试。
私立学校则要昂贵的多,据说一年要一两万美金了,教会办的私立学校会便宜一点。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不同在于他们有绝对的权力挑选学生,例如会进行笔试和面试,考虑家庭背景等等,甚至种族和宗教信仰等等都可以作为考虑因素。另外,私立学校不需要遵从每个州的教学大纲,也不用参加标准化考试。一般观念认为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好,实际上公立学校对老师的资质要求反而更高一些,公立学校的老师必须有本科教育学的学位,还要通过州里的考试,而私立学校没有太硬性的规定,一般会要求老师有教的这门课的相关学历。那么,私立学校到底好在哪?我儿子也没上过私立学校,个人推测是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少,老师更可以因材施教,因为教育经费充足,也可以开设音乐课、科技课、艺术课等等;而公立学校经费少,老师少,这些“兴趣课”可能会被砍掉。此外,私立学校可以任意挑选学生,校风普遍更好,而公立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大,总有那么些“小混混”。
Homeschool是指自己在家教育孩子,这个大概是国内家长很难接受的。我先生的一个亲戚就是自己在家教女儿,而且还带两个更小的小朋友。具体操作我不是很清楚,大概是选一套教材,然后定期参加考试。个人认为,如果是很多时间在国外住或者频繁更换城市的家庭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一般的家庭还是去学校吧,除非你是雄心壮志的专职妈妈,可以把教孩子、做家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要组织孩子和其它孩子玩,带家里更小的孩子等等。而美国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因为自己懒到连送孩子去学校都不愿意,就干脆“在家教”了……
有关美国的教育系统在网上可以搜到很详细的信息,我就不啰嗦了,只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相比而言,美国的学校更尊重学生。这里的老师是非常关爱学生的,至少表面上如此。不仅不会打骂体罚学生,见到小孩子都是又搂又抱的。有些孩子自尊心强,自己没学好觉得伤心,老师还会安慰。课堂上小孩子们经常会坐地上听老师讲,桌子也是几张拼在一起好做小组活动。经常有小孩子举手问问题,还有走来走去的……绝对没有国内课堂坐得笔直,鸦雀无声的景象。家长和老师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讨论成绩好坏,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的开,所以这里开个家长会得一个星期的时间,每个家长十五分钟。
另一个感受是家长的参与度高。公立学校因为教育经费很低,缺人手(比如我儿子学校的行政人员就两三个),所以很需要家长们做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可以帮忙打印作业,课间监督孩子玩,监督孩子吃午餐,帮学校的菜园种菜等等。此外,每个学校都有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发表意见的平台。可别小看这个组织,影响力是很大的,家长的意见不光可以反映到老师和校长那里,还能反映到教育局。比如,儿子学校前面的沥青路坑洼不平,家长委员会就将这件事反映到政府那里,要求重新铺路。老师只管教学,不管任何行政事务,以及组织学生活动的任务。什么课外班,春游、秋游,搞联欢晚会等等所有的课外活动全部由家长委员会组织。例如,要开一个联欢会的话,教室的布置、用具全部是家长采购和制作的,我就曾经剪过好大一打泡沫纸板樱花。也许有人会觉得,当个家长要做的也太多了吧,但是你有发声的机会,如果你有领袖气质,可以有机会为孩子创造更有利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向学校反应意见,讨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号召其他家长选择你的孩子感兴趣的课外班,选择春游或秋游的目的地等等。
还有一个感受是美国的课外活动选择很多。这里的小学一般下午两点就放学了,每周还有一天是中午十二点放学。美国很少有老人或保姆帮忙带孩子的,因此孩子放学后会参加课外班。会有外面的各种机构来学校开课外班,就像前面说的,课外班也是家长委员会联系的。画画、跳舞、音乐、运动、科技、棋类,只要市面上有的,都可以去联系。但这些课外班是放学后再延一个小时的,也只到下午三点。学校还有政府出资的课外活动班(after
school
program),一直到下午六点钟,名额有限,优先给贫困家庭和双职工家庭,而且这个课外活动班主要是看孩子做作业和在操场上玩。另外还有收费的、由私人机构办的课外班,会有更多补习、兴趣班的内容。有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专长,就会在下午两点去接孩子,接着送去校外,像芭蕾舞、体操、乐器、绘画、运动等更专业的培训机构。周末美国的家庭一般以参加球队比赛、去公园野餐、爬山,或者在海滩上挖沙等休闲活动为主,孩子很少参加培训班。
说了好多美国学校好的方面,美国的教育当然也有很多问题,这次没时间写了,下次有机会再专门写一篇吧。
(作者:何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