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研修的医院叫山口县立综合医疗中心,座落在山坡上,后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站在楼上举目远望,能隐约看见濑户内海,远处水天一色,令人浮想联翩。后面是绵延起伏的群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的。
医院为山口县立最大的医院,原本叫中央病院,后来改了名字。医院职工约700人,开放床位500张,不允许加床,也不允许扩张,因为建造时与当地人口是配套的,有议会监管。医院设施非常先进,配置也非常人性化,一楼候诊大厅里的轮椅数十辆并成一排,上面有指示牌:“随便使用”,门口的木框里放着数十把伞也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医院里非常干净,候诊大厅的地面全部是地毯,各个楼层地面都是拖完后还要用集中负压的吸尘器再吸一遍。各病室的外面放着成瓶的消毒水和成盒的一次性口罩,随便使用。普通病房很大,只住4个病人,一边两个,分别用帘子隔开形成独立空间,每个空间内都有电视、衣橱、床头桌。病床很先进,起降全是电动控制。医生查房时,进门先敲门、进门后问好、走时医患互相道谢,非常亲切而和谐。
医院前后两座连体楼,各7层,中间连接的是3层楼,一直延伸到后一座楼的外面,为山口县看护学院(即护理学院)。内科分科不像国内三级医院那么细,能够独立出来的有血液病、消化病、神经内科、心内科(循环内科),其他系统疾病夹杂在内,其中血液病的大夫还兼管内分泌和免疫内科,但因为人口太少,风湿免疫科的病人很少见到,偶然有也谈不上经验,我倒是给了他们不少的诊疗建议(这都得益于我们国内的患者群大呀)。
日本的同行
日本职业中收入最高的是律师,其次是医生,和美国一样。
日本医学生是6年学制,毕业后通过考试即取得普通医生资格,然后自己寻找医院做研修医生,共2年,研修期间是有工资的,住在医院提供的公寓里。研修完后自己找工作,自己家有诊所的就子承父业了。在国有医院里做住院医生的,日本叫高级住院医师。有的要做好多年,才能成为该院的正式医生,期间可以跳槽,可以考取研究生(大学院院生)。大学附属医院有讲师、助教授(副教授)、最高是教授。一个科室只能有一个助教授和教授,没有主任。有的人一辈子只能做普通医生,当然收入也不错的,买栋房子、养家都不成问题。助教授都是教授的学生(研究生)出身,一般准备接班;但也有例外,两个人实在不和时,教授就想办法选取外院的助教授来接班,所以竞争非常激烈,败下阵来的只能远走高飞。我看的一本书的作者,从大学毕业到教授换了好几个医院。所以,日本医生不像国内医生那样一辈子呆在一所医院,他们为了追求当上教授而不断跳槽,当然还要有跳槽的能耐。地方上的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不同,每个科室只有部长,即所谓老大,带我的篠原教授就是血液科的老大,其他医生都看他的脸色说话。他之下是富永医生,是正式医生,介绍时也是部长,老家是长崎的,内外科主任称为主任部长。铃川和中空都是高级住院医师。除了普通医生资格,日本医生还要取得某个专业的保险承认资格,因为日本是全民保险医疗,否则还是不能行医。
自己开业的叫执业医,他们负责给大医院介绍病人,几乎所有住院病人手里都拿着某某医院或诊所的介绍信。病人出院,主治医师也开具介绍信到某某诊所,注明病人现在是什么状况、服用何种药物、需要注意什么等等。
研修医生的工资比我们国内要高,我看过他们医院招收研修医的广告,一年制的研修医月工资是3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万多。他们刚毕业操作很不熟练,我看过一个研修医做腰椎穿刺,双手笨得像脚丫子,我真想挽起袖子戴上手套,替他干完。
在值班表上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称呼:自治医大毕业医,血液科的川崎胸牌上写的就是,莫名其妙,问问终于明白:日本医生太少,各县市出一部分钱,聘请教授在北海道的栎木县建立一所医科大学,因为不同于各县和国立的医大,所以冠名自治医大。从每个县市招收几名学生,毕业后再回当地,以解决医生短缺的状况。我问:既然医生少,扩大招生不就完了吗?他们正色:那可不行,扩大招生意味着不良品教授(不好的教授)增多,教学质量下降,现在只是慢慢增加女医学生的数量,来缓解医生尤其女医生的不足。
购物
吃完早饭后,把与研修相关的日文专业资料输进电脑已经是10点了,累得我脖子就像被水泥浇筑过般僵硬,于是去附近的右田生鲜超市购物。
日本的商店无论规模大小都是超市形式,从门前马路边到医院正门200米的距离,光超市就有三家,一律冠名:小店。但生意都还说得过去,里面主要出售烟酒糖茶、针头线脑、食品副食品等,门口大牌子上都明确告知:对18岁以下不出售烟酒。小店虽小,门口的停车场却很大,因为购物的都是开车来,顺路买完东西就走,停车不收费,当然东西贵一些。离我稍近的右田生鲜超市就便宜些,稍远的同名超市规模大,东西更便宜,我经常光顾。我纳闷:日本人不货比三家吗?其实他们更注重的是方便。
附近的超市都以日用商品为主,如果买其他东西,就只能到防府市区了。有一个山田电器商店,全日本连锁,和best电器商店独霸日本家用电器店的前两名,刚开始我对他们很不以为然,后来苏宁电器的老板在日本考察,说苏宁的目标就是做中国的“山田电器”,才觉得这两家日本电器商店还真是厉害。我的笔记本和相机都是在那里买的,第一次买东西会给你办张卡,价钱的22%存到里面,下次再买东西可以扣除,第二次去买相机,扣除上次买电脑的8万的22%,我只交了900日元,基本就是白捡的。
门口的小店还肩负着另外的功能——帮人收费,水、电、电视等等,照单全收。第一次收电视费的大妈,给我比划半天我才明白,以后接到收费单后,到前面的小店交付。当收银员看到我手里的收费单时,忙不迭地招呼,收完钱大章一扣,非常方便。
日本人购物基本都是开车前往,并且随身自带筐子或者布袋,他们都非常重视环保,已经养成习惯,收银员只是用塑料袋把商品,尤其是容易损坏的帮你分装开来。
大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品种丰富。超市都是早上9点半开业,夏季到晚上10点,秋冬季到晚上9点关门,门口的小店通宵营业。晚上8点后去买豆芽、豆腐和拉面之类的东西会非常便宜。日本的超市没有巡视人员,全是收银员,四门大开,随便出入,不怕丢东西吗? 原来收银员的头顶上开着闭路电视呢,千万别自作聪明。
看着日本人,尤其是老头老太每次出来购物都会买上一大堆东西,足足塞满购物推车,然后颤颤巍巍地装上汽车拉走,体会到了日本老龄社会的状况。在福冈游览时,老中村84岁开着车飞速行驶还给我讲解,现在还后怕,要是来个心肌梗塞、中风,我就成了垫背的,我的同事听了都哈哈大笑。(全篇完)
(作者:王占奎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