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状细胞病是一类遗传性疾病,因红细胞含有异常血红蛋白S(HbS)导致红细胞呈镰刀状而得名的血液病。镰状细胞病患者的珠蛋白第六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在低氧和低pH条件下,异常血红蛋白相互聚集,使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变成镰刀状,在通过组织毛细血管网时易发生损伤,阻塞小血管。这会导致疼痛、器官损伤和中风。
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采用大剂量全身照射和化疗做清髓性预处理,以克服宿主抗移植物和移植物抗宿主两种免疫反应,使供体细胞安全植入,能够治愈这种疾病。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镰状细胞病患者能找到合适的干细胞捐献者,而且放化疗作用的非特异性使宿主体内存留的正常造血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继之出现严重全血细胞减少,导致致命性出血、严重感染,治疗相关的脏器损害(特别是肝、肾)增加,影响了移植后控制GVHD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所以年龄较大和伴发疾病较多的患者受到限制。
而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采取以免疫诱导受者对供体干细胞的耐受,使后者在前者体内植活,并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为探讨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镰状细胞病的效果,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病研究所的Matthew Hsieh等人进行了有关试验。
10例有严重镰状细胞病的成人(年龄范围16岁〜45岁),移植前接受了300 cGy的全身照射加阿仑单抗(alemtuzumab)治疗后,接受了非清髓性CD34⁺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接受西罗莫司治疗。干细胞取自其HLA匹配的同胞,并且接受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员。中位随访时间达30个月(范围15月~54月)时,所有10例病人都生存。9例病人有长期稳定的供者淋巴造血细胞植入,植入水平足以逆转镰状细胞病的表型。在这9例移植成功的病人中,T细胞(CD3⁺)和髓细胞(CD14⁺15⁺)的平均供者-受者嵌合型(donor-recipient chimerism)分别为53.3%±8.6%和83.3%±10.3%。移植前和最后一次随访性评估时的血红蛋白值分别为(9.0±0.3)g/dl和(12.6±0.5)g/dl。严重不良事件包括麻醉药戒断综合征以及西罗莫司相关性肺炎和关节痛。没有任何病人发生急性或慢性GVHD。
该研究认为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辅以全身照射以及阿仑单抗和西罗莫司治疗成人镰状细胞病,可取得稳定的混合供者-受者嵌合性,并且可逆转镰状细胞表型。(编译:王玉成)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9;361:2309-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