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0年3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医学里程碑

蛋白晶体学界最大造假事件

    要解释蛋白质的具体作用机制,就必须在原子水平观察到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以及蛋白质和与其相互作用的分子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近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UAB)一名蛋白质研究人员被发现使用伪造的数据构建12种蛋白结构。造假的这名学者是阿拉巴马州大学的前雇员、蛋白质研究专家Krishna Murthy,过去10年间在《Nature》《Cell》等知名期刊上发表了10多篇论文,他发表的10篇研究性论文以及部分文集中的论文被发现存在数据造假问题。这些错误的蛋白结构也被收录进著名的“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阿拉巴马州大学已经委托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并且证实这些造假行为的确存在。当阿拉巴马州大学分管研究与经济预算的相关人员要求Murthy提供蛋白结构的数据时,他无法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Murthy一直不承认造假行为,对于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质疑也从未回复邮件进行详尽的解释。

    Murthy造假事件由一名欧洲的蛋白结晶学家Piet Gros爆出,Piet Gros与Murthy研究课题的方向相同,Piet Gros研究免疫蛋白C3b的结构。2006年,Peit Gros在《Nature》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不久Murthy和Genentech公司的一位学者也发表了类似的成果。Gros很快发现Murthy的研究存在问题,其论文中C3b的晶体栅格结构异常,不符合分子结构理论,Gros曾就这一问题致信阿拉巴马州大学和Murthy本人,都没有获得满意的答复。

    这次欺骗事件是蛋白晶体学界最大的一次欺骗事件,调查人员认为Murthy提出的蛋白质结构违背了基本的物理和化学规律,事实上它们不可能存在。UAB已要求撤销相关论文,并将这些蛋白质结构从数据库中移出。(编译:马驰)

参考文献:《Nature》2009;462:970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