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是目前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许多因素的制约,全球肺移植工作开展缓慢,这些制约因素包括供体缺乏、移植肺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脑死亡或术后早期移植肺失去功能)、慢性排斥反应(导致长期生存率低)等,其中供体缺乏是影响肺移植的最大障碍。在一些西方国家,虽然脑死亡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由于供体肺易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器官损伤、脑死亡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大约80%的供体肺不能用于器官移植。
为研究增加供体肺的数量并改善肺移植效果的方法,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肺移植专家Shaf Keshavjee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他带领的工作小组成功地利用基因疗法修复了受损的人类供体肺,并将这个供体肺移植到猪身上。
试验分两步,研究人员首先将受损的供体肺保存在一个透明的保护罩里,该保护罩内模拟肺正常的生理环境和温度,通过肺灌注泵不断向供体肺灌注氧气、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维持供体肺正常的生理功能。然后研究人员用携带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注射到供体肺中。再将这个经基因治疗后的供体肺移植到猪身上。研究人员指出白细胞介素-10不但可以抵抗炎症性损伤,而且还可以抑制移植所带来的免疫反应,提高供体肺的血液流动、吸收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有助于供体肺在移植后更好地运作,提高肺移植效果。虽然这个被修复后的供体肺最终移植到猪身上而非人身上,但这项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如果将来能将基因修复后的供体肺移植到人身上,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供体肺的数量并改善肺移植效果。Keshavjee指出在移植过程中基因疗法可减少引起炎症的细胞数量,并对肺移植中出现的细胞损伤有修复作用。Keshavjee打算下一步进行临床实验,如果没有可供移植的供体肺,在病危患者同意使用的情况下,他们将使用经基因疗法修复过的供体肺,一旦临床实验成功将对肺移植手术的开展有重要意义。(编译:宫健)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9; 30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