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是一种持久的空气污染物,实验证实,空气中高浓度的多环芳烃可致小鼠基因突变;有研究报道,在诸如焦炉和铝厂等高浓度多环芳烃区域工作的人,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北京大学陶澍课题组研究了中国人群吸入环境中多环芳烃导致肺癌的风险。他们借鉴环境中农药转运有机氯的加拿大模型,即欧拉大气传输模型(Euler atmospheric transport model)评估中国地表空气中的多环芳烃浓度,利用该浓度评估中国人群由于吸入多环芳烃导致肺癌的风险。并且在分析中把不同地区多环芳烃排放的变化、悬浮微粒和OH自由基浓度、干沉降、呼吸频率以及遗传易感性考虑在内。
苯并芘(benzo[a]pyrene)是大气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环芳烃,结果计算出的平均苯并芘当量浓度为2.43 ng/m³,经人口加权后的苯并芘当量浓度是7.46 ng/m3。东部地区5.8%的土地面积居住了30%的中国人口,这部分地区苯并芘当量浓度超过了国家环境中10 ng/m³的标准。如果把不同的环境浓度、呼吸频率和遗传易感性考虑在内,那么由于吸入环境中多环芳烃导致肺癌的总人群归因分数(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PAF)为1.6%,相当于每年的肺癌发病率增加了0.65×10-5。在小型焦炉厂附近,估计PAF>44%。
尽管空间变异性很高,但总的说来,因为东部家庭及工厂使用大量生物质燃料,中国东部的多环芳烃浓度更高,尤其是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部分地区。尽管这些地区仅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2%,但占到国内生物质燃料用量的48%及工业用煤量的66%。中国东部人群的肺癌发病风险大于西部人群,城市人群的发病风险要高于农村人群。(编译:陈照奇)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9;106:21063-2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