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或多器官(如:肾脏、肺、脑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SLE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但是近5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从未批准任何新型药物用于治疗SLE。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例如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和免疫抑制剂,大多是经验性用药,且有很高的治疗无效率和复发率,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器官损害。
B细胞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各类细胞因子的合成、自身抗原的表达、T细胞的活化和自身抗体的产生等。因此,B细胞被认为是一个治疗SLE的有效靶点。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性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耗竭患者体内的CD20⁺B细胞。多个小样本量的非对照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能有效治疗SLE,并能减少合并激素用量。
美国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的Joan Merrill等组织了一个多中心(北美地区55个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Ⅱ/Ⅲ期临床试验(The Exploratory Phase II/III SLE Evaluation of Rituximab trial,EXPLORER试验),以验证利妥昔单抗对中重度、活动性、肾外表现的SLE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所有入组患者均为活动性SLE患者,其定义为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硫唑嘌呤、霉酚酸酯或甲氨蝶呤)后,患者的BILAG(大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组指数)的A类评分≥1分(疾病活动度重度),或BILAG的B类评分≥2分(疾病活动度中度)。共有257例SLE患者按照2:1的方式,被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利妥昔单抗1000mg静脉输注,分别在治疗第1、第15、第168和第182天)和安慰剂组,观察52周。在试验期间,所有患者可继续应用原免疫抑制剂,同时还需口服强的松(0.5mg/kg/d~1mg/kg/d)。主要终点是达到主要临床反应(定义为在治疗24周时,所有器官达到BILAG C类评分或者更佳,且在治疗1天~24周内没有发生一次严重的SLE复发;同时保持此反应直至治疗52周,且未发生一次中~重度的SLE复发)和部分反应的比例。
结果发现,在所有的疗效终点方面(主要为基于BILAG评分的疗效反应率、或达到疗效反应的患者比例及时间等),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和安慰剂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9%和36.4%,主要表现为输液反应、心血管病变、胃肠道不适等,且试验组有4例患者死亡(2.4% vs 1.1%)。
该研究结论为,利妥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肾外表现的SLE无效。(编译:王敏骏)
参考文献:《Arthritis & Rheumatism》2010;62:22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