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网络登记系统来收集和共享的医疗数据,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水平和高危患者对该病的意识。
Paul Coverdell急性中风登记系统是一个合作性组织,成立于2001年,以2000年因脑卒中身亡的美国乔治亚州前参议员Paul Coverdell的名字命名,旨在提高全美范围内的脑卒中治疗水平。包括乔治亚州、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多家医院参加,目前已经扩展到更多的州,CDC心脏病与脑卒中预防部门的官员George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该组织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数据共享平台,所有成员单位都可以将自己医院有关脑卒中的数据共享到全国中心。George及其同事对2005年~2007年期间来自195家医院56969例脑卒中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通过这个数据共享系统,其成员单位的脑卒中治疗和预防水平都有所提高。表现在如下方面:94.6%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得到了抗凝治疗,90.1%的患者接受了康复服务,85.5%的患者进行了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
与2001年~2004年的相应数据相比,这些成员单位的脑卒中治疗和预防水平都有所提高,这让组织者和参与者都非常欣慰。然而这些成功的范例仅在特定区域内出现,如何把这些成功经验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美国的这个脑卒中网络数据共享系统还不尽完善,尚需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普及,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近年来,各种医疗数据共享网络的建设正方兴未艾,除了刊登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中的这篇文章所提到的脑卒中以外,其他很多疾病的网络共享数据库也都在建设中。如何将这些数据库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高效率的组织规划,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有序统一、资源共享,切实为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起到作用,的确值得有关人士认真考虑。
(作者:贾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