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个性化治疗的前提是肿瘤中明确的分子改变对特定治疗敏感,没有改变的恶性肿瘤不会对治疗反应。因此可以预测,明确癌症患者有无特定致瘤驱动分子将提高治疗疗效并减少无效干预。这一概念要求不同个体间存在多样性,而单一个体内分子多样性有限。
肿瘤异质性可能会降低分子引导的全身治疗在已转移癌症中的疗效。为确定单一转移瘤中的基因组改变是否可以对其他转移瘤的主要致瘤驱动分子进行合理评价,Akash Kumar等人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和RNA转录谱对播散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多个肿瘤进行了分析,并且比较了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基因组多样性。与不同个体间高度异质性形成对比,个体内转移瘤间多样性有限。体细胞突变数、基因组拷贝数改变的负担和已知致瘤驱动分子的变异均高度一致,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活性和细胞周期活动的度量值也高度一致。AR活性与细胞增殖呈负相关,而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复合体基因与细胞周期进程加快、E2F转录因子1(E2F1)表达和视网膜母细胞瘤1(RB1)丧失有关。与编码DNA修复蛋白基因无缺陷的患者相比,FA复合体基因或ATM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TM)存在变异的患者表现出显著更长的对卡铂治疗反应时间。这些数据表明,虽然存在例外,但评价单个转移瘤可以合理评价个体内播散性肿瘤的主要致瘤驱动分子变异。
本研究发现,转移性前列腺不同个体间基因组高度异质,而个体内多样性有限,因此个体内单个转移瘤基因组改变可以合理评价主要致瘤驱动分子变异。(作者:黄希瑶)
参考文献:Nature Medicine 2016;22: 36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