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Lancet》杂志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群中17.5%罹患至少一种形式的精神疾病,是全球精神疾病患病率最高地区之一。相比之下,WHO调查发现美国是全球精神疾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高达26.4%。
英国《Nature》杂志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通讯记者David Cyranoski近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将把心理测试纳入政府高级官员选拔程序,显示了政府对官员心理健康的重视,也揭示了中国人群中精神疾病的严峻现状。
文章援引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何燕玲医师对目前中国精神病学科面临专业人员和医疗设备配置的分析:专业医生短缺:中国只有20000位精神专科医生,每1.5位医生需对应10万人群,该比例是美国的1/10;很多专业医生并不具备合格专业素质,日常工作中只是处理一些只要社工或心理医生就能处理的临床问题;专业医生地区分配不均,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有200个精神科医生。
文章支持中国医生加强国际合作以帮助加强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合作模式非常成功,共同培养精神科专业人才,建立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保健模式,并说服中国卫生部提供资金支持100多个医疗试点;类似项目还有纽约精神病医生Elise Snyder,他推动建立了“中美精神科医生联盟”,过去2年中,由美国精神科执业医生通过Skype网络培训中国精神科医生。
中国政府对精神疾病也日益重视并加大投入。2005年中国卫生部批准国外精神科药物在中国上市并进入医疗保险覆盖范畴。很多国际重要医药公司看好中国精神疾病药品市场并加大投资。中国卫生部同时对精神疾病诊疗进行规范,2001年颁布了参照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香港中文大学的精神科Sing Lee医生提出该诊断标准比原标准改动较大,持续2周症状就可以诊断为抑郁,而之前的诊断标准是3个月,这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大幅攀升。Sing Lee医生也指出需要重视精神疾病高发现象下隐藏的社会问题,如社会转型期普通人群的心理压力、社会矛盾激化和缺乏社会保障等,在采取医学措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降低精神疾病患病率。(编译:张莉)
参考文献:《Nature》2010;46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