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维甲酸(isotretinoin)自1980年以来被广泛用于重度痤疮的治疗。曾有个案报道质疑:使用异维甲酸增加痤疮患者自杀风险。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Anders Sundstrom等的研究却显示,尽管重度痤疮患者使用异维甲酸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企图自杀的风险增加,但这可能并非由药物引起,而是疾病带来的沮丧所致。
该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5756位在1980年〜1989年间使用异维甲酸治疗痤疮的患者数据,比较了1980年〜2001年间患者出入院记录、死亡登记。
研究发现被调查患者中有128人在企图自杀后被送往医院,其中32例发生在异维甲酸治疗前,20例发生在治疗结束后一年中,76例发生在治疗结束一年之后。
与普通人群相比,患者自杀企图风险在治疗前3年开始升高,其标化发病比(standardised incidence ratios )1.57,95%CI:0.86〜 2.6;开始治疗后6个月内,患者的自杀企图风险达到最高,标化发病比为1.78(95%CI:1.04〜2.85);治疗后3年及随访中,自杀企图风险恢复到基础水平,标化发病比保持在1.04 (95%CI:0.74〜1.43)。
研究者认为与痤疮直接相关的企图自杀不多见:每2300个使用痤疮药物的人之中,大约有一个会企图自杀。因此相对药物治疗本身,更有可能是患者的精神健康出现问题导致了自杀风险升高。为控制自杀风险,建议临床医师加强监测重症痤疮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自杀企图,并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治疗。(编译:张莉)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0;341:c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