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后5年生存率只有10%至15%。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通常伴随着Ras信号通路的异常,最常发生的Ras突变是第十二位甘氨酸、十三位甘氨酸或六十一位谷氨酰胺为其他氨基酸残基所取代,导致Ras自身的GTP酶活性下降,使得RasGTP不能变成RasGDP而始终处于GTP结合的状态,造成Ras通路过度激活,细胞过度增殖,肿瘤发生。癌基因ras活化可以对抗p53的肿瘤抑制作用。NSCLC发生通常伴随着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使失活的p53重新恢复活性为治疗NSCLC的手段之一。
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自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模型研究发现,不同进展阶段的肿瘤细胞对p53反应不同。此小鼠自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模型中Kras高度活化。p53重新恢复活性对恶性程度高的NSCLC细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恶性程度高的进展期肿瘤细胞当中Ras信号通路过度活化,癌基因相关信号分子p19ARF大量表达。这些肿瘤细胞可激活p53,使其重新恢复活性,而初始阶段肿瘤细胞Ras活化不明显。研究人员推测p53重新恢复活性可能需要一定的癌信号的累计,进展期肿瘤细胞Ras致癌信号已达到足以激活p53的阈值。
此种肿瘤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已经形成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各个阶段的肿瘤细胞,p53治疗对中晚期阶段的肿瘤细胞有效,但是早期阶段的肿瘤细胞却会逃脱治疗存留下来,为日后肿瘤复发留下隐患。并且p53的重新复活不能抑制早期阶段的肿瘤进展,限制了此方法的广泛应用。(编译:吴娟娟)
参考文献:《Nature》2010;468:56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