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低,可能导致严重出血。2008年,美国FDA批准romiplostim作为首个并且是唯一的血小板生成药物,用于治疗脾切除及非脾切除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批准romiplostim用于治疗那些对目前常用药无应答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它仅获准作为二线药物用于那些未进行脾脏切除,且不适宜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romiplostim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类似物,为一种新型重组蛋白,可特异性结合并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从而显著增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且不良反应较少。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David Kuter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romiplostim与标准化治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这是一项为期52周的开放式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234位未进行脾脏切除的成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77人接受标准化治疗,另外157人每周接受皮下注射romiplostim。主要终点是治疗失败及脾切除。次要终点包括血小板应答率(每次访视血小板计数>50×109/L)、安全性结果及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romiplostim组患者血小板应答率是标准治疗组的2.3倍(95%CI:2.0〜2.6;P<0.001)。与标准治疗组相比,romiplostim组患者治疗失败发生率及脾脏切除率均显著降低,romiplostim组与标准治疗组治疗失败发生率分别为11%及30%(OR=0.31;95% CI:0.15〜0.61);两组脾脏切除率分别为9%及36%(OR=0.17;95% CI:0.08〜0.35)。与标准治疗组相比,Romiplostim组较低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少输血发生,且生活治疗较高。Romiplostim组与标准治疗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及37%。
此项研究提示,romiplostim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较好,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编译:李晓晨)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3:1889-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