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1年01月号
医学进展
在他乡

利妥昔单抗治疗非病毒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cryoglobulinemia vasculitis)是一种因B细胞增殖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在低温情况下沉积所产生的全身性血管炎,其最常受累的靶器官为皮肤、关节、神经和肾脏。冷球蛋白分为三类,Ⅰ型冷球蛋白为单个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与B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有关;Ⅱ型冷球蛋白包括多克隆的IgG和单克隆的IgM;Ⅲ型冷球蛋白包括多克隆的IgG和多克隆的IgM,均与类风湿因子活动有关。Ⅱ型和Ⅲ型冷球蛋白被认为是混合性冷球蛋白(mixed cryoglobulinemia,MC)。已知,在B淋巴细胞增殖性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有10%〜30%的病例存在MC。

    目前,有关治疗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的研究还很少见。非病毒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的传统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血浆置换,但往往疗效不佳。有研究报道,利妥昔单抗(一种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诱导治疗合并丙型肝炎感染的冷球蛋白血症(HCV-MC)血管炎。

    法国皮埃尔大学的Terrier B等根据法国自身免疫和利妥昔单抗注册系统(AutoImmunity and Rituximab,AIR)内的患者数据,对利妥昔单抗超适应症治疗23例非病毒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有显著疗效。然而,约有半数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6例严重感染(14.1例/每100病人年)。这些感染往往并发于特殊人群(年龄>70岁,Ⅱ型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肾衰竭eGFR<60ml/min和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三例感染患者死亡。在平均13.5个月的利妥昔单抗治疗期间,有50%的病例出现临床复发,而且既往免疫抑制剂难治的患者更常见。

    该研究结论认为,利妥昔单抗虽然能有效治疗非病毒性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但在合并肾衰、高剂量激素治疗和老年患者中易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耐受性不佳。(编译:王敏骏)

参考文献:《Arthritis Care & Research》2010;62:1787-1795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