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位有15年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病史的36岁妇女入选了一项基因治疗类风关的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网的代号为NCT00126724)。1992年她开始接受类风关治疗时使用的是羟氯喹,1994年~2001年,她接受过以下几种药物的复合治疗: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硫唑嘌呤、激素和依托度酸。2002年,她开始接受阿达木单抗、MTX和小剂量激素的联合治疗,而且膝关节接受了可的松关节内注射。2006年底,因接受足部手术,阿达木单抗停药几个月。
入组前,她的结核、肝炎、艾滋病毒检测均为阴性。2007年2月26日,她接受了第一次基因治疗,在关节内注射tgAAC94(它包含5×1013个耐DNA酶的颗粒,这些颗粒由腺相关病毒2型[AAV2]载体和一段cDNA构成,其中cDNA表达的产物能拮抗肿瘤坏死因子)。同时,她继续使用阿达木单抗、MTX和激素。7月2日她接受第二次基因治疗,7月5日出现发热、恶寒、疲劳、呕吐和腹痛症状,病情恶化后她接受了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HIV、EB病毒、密螺旋体、埃利希氏体和微粒孢子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患者于7月24日死亡,也就是她接受第二次基因治疗后的第22天。
随后,专家组开始了死因调查。
7月24日的血培养及之后的组织活检证明其患有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死后,对患者5月29日的一份血清标本进行定量酶联免疫分析组织胞浆菌抗原时,呈阴性;对7月2日的一份样本进行同样检测,组织胞浆菌抗原浓度为0.6ng/ml,已呈阳性。这些发现表明患者在进行第二次注射时,已有组织浆胞菌感染。腹膜后出血是广泛的,并且出血对肺脏形成挤压,但尸检时没有找到出血源。
该患者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组织胞浆菌流行的区域。临床研究显示不到1%的人会感染这种真菌,这种真菌能以一种潜在活性状态存在,当机体免疫力受到抑制时(如使用TNF-α抑制剂时),它可以被重新激活。
血液中TNF-α抑制蛋白的浓度也并没有比联合使用阿达木单抗和MTX患者的浓度高。接受基因治疗前,该患者血液中抗AAV2抗体滴度为1:4,第一次注射后,滴度上升到1:128。因为临床前试验显示循环的中和抗体滴度只要达到1:3,就可以快速清除病毒衣壳,所以在第二次注射后,载体病毒的浓度降低了。
专家组认为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继发腹膜后出血和多器官衰竭。造成这种结果一个明显的风险因素就是长期使用阿达木单抗。专家开始认为患者的死亡与基因治疗无关,后来又认为可能有关。基因治疗对死亡起到了多大作用,现在还不好评估。该案例表明,接受多种形式的TNF抑制,会增加致病菌感染的风险,因此应该制定严格的监测计划。(编译:陈照奇)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9;361:16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