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自身抗体介导,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异常免疫反应造成的,以多器官功能损伤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反应性B细胞清除减少且生存时间延长有关。
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activating factor,BAFF)在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家族)阻止自身反应性外周B细胞凋亡,参与SLE的发病。有研究报道SLE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浓度的BAFF,但仅表达BAFF却不能提高疾病的活动度,提示存在其他因子协同BAFF参与SLE的发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已被证明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SLE患者血清中也检出高浓度的IL-17或产IL-17的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IL-17还参与B细胞的分化,因此法国里昂大学的Doreau等人大胆推测IL-17与BAFF协同参与SLE的发病,并用实验证明了这一推测。
人外周B淋巴细胞与IL-17和BAFF体外共同培养实验显示,IL-17(1ng/ml)与BAFF(100ng/ml)联合使用可活化NF-κB,有效阻止B细胞(包括CD20+CD27-初始性B细胞、CD20+CD27+记忆性B细胞)凋亡。联合使用IL-17和BAFF可诱导外周B细胞及人类淋巴瘤细胞系(B104与BL41)产生更多Bfl-1(Bcl-2家族成员,一种抗凋亡蛋白),发挥抗凋亡作用。外周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需要B细胞表面受体、CD40和Toll样受体共同活化,缺一不可,而联合IL-17和BAFF则可以替代CD40或Toll样受体,发挥相同的刺激作用。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需要低表达Ets-1和Ets-2以及同时高表达Blimp-1,联合IL-17和BAFF不仅可诱导Blimp-1和 Twist-1表达,还能抑制Ets-1和Ets-2的表达,说明IL-17和BAFF可促使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SLE患者血清中IL-17及BAF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将SLE患者的血清与B细胞共同孵育,可以明显延长B细胞的生存期,而正常人的血清不具有该功能。此外,研究者还发现,血清中IL-17浓度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P=0.0005)和dsDNA滴度(P=0.03)呈正相关,而BAFF则没有这种关联。
因此,IL-17联合BAFF可促进人类B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分化,维持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存在,协同参与SLE的发病。阻断IL-17和BAFF的作用通路有望成为SLE治疗的新靶点。(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Nature Immunology》2009;10:778-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