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药物流产中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进行清宫术,因此药物流产后盆腔感染的机会要比行人工流产手术者少。然而如果药物流产后,患者在生活中不加以注意,同样有可能患盆腔炎症。
2001年~2006年,美国计划生育保健中心提供药物流产的主要方案为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24小时~48小时后口服米非司酮,然而药物流产后严重感染时有发生。为了应对药物流产后严重感染,2006年初,计划生育保健中心改变了米索前列醇的给药方法,将经阴道给药改为口腔含化给药,并要求所有行药物流产的患者均进行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筛查或预防性服用多西环素,若STD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应用多西环素及头孢曲松治疗。2007年7月,计划生育保健中心开始要求药物流产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普林斯顿大学人口研究部通过一项回顾性分析,对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口腔含化给药并增加抗感染措施后药物流产严重感染率进行了评估。数据显示,2005年~2008年,共有243692位妇女在计划生育中心进行了药物流产,符合研究入组标准的共有227823人,其中92人报告曾有严重感染。分析表明,将米索前列醇给药方式由阴道给药改为口腔含化给药并联合STD筛查或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可显著降低药物流产术后严重感染率,严重感染率由0.93‰降至0.25‰;随后日常给予抗生素治疗可使药物流产严重感染率进一步降低。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认为,与手术流产不同,药物流产后不需应用抗生素,此项研究首次证实药物流产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必要措施。(编译:李晓晨)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9;361: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