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的Necker H等报道了一例64岁男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接受了一项试验用药(ipilimumab)的单药治疗后并发狼疮性肾炎。该男性患者在2005年被诊断为黑色素瘤后,因对传统的化疗药物疗效不佳,接受了一项试验用药ipilimumab(施贵宝公司生产)的单药治疗。ipilimumab是种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的单克隆抗体,该患者用药剂量为每3周静脉给药3mg/kg。在试验用药治疗前,该患者没有蛋白尿表现,但在连续2次注射ipilimumab后,被诊断并发肾病综合症。同时,体检发现患者左侧腹股沟出现一个3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当时,该患者血压、血象和血清补体水平检查正常,血清肌酐值为89umol/L,24小时尿蛋白为7.5g,尿检查显示25个红细胞/每立方毫米,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分别为1:100和 27%)。肾脏活检显示:足细胞轻微肥大合并系膜外沉积。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外和系膜区有IgG、IgM、C3和C1q沉积。电镜证实肾小球系膜外有颗粒状的、电子密度物质沉积。
综上检查提示,该患者并发狼疮性肾炎,ipilimumab被停药。停药3个月后抗双链DNA抗体转为阴性。停药6月后,患者的左肾发生了静脉血栓,于是给予抗凝治疗。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即被诊断肾病综合症12个月后)患者的尿蛋白仅为1g/d,血清肌酐值为108umol/L。阳电子发射断层显示皮下的转移灶消失了。
根据该患者的疾病情况显示,CTLA4抗体可能诱发了狼疮性肾炎。因为在黑色素瘤发病的几年内,该患者没有出现蛋白尿症状,然而在应用ipilimumab治疗后不久,即并发肾小球肾炎症状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而当停药后,抗双链DNA抗体转为阴性。
CTLA4是活化的、记忆性和调节性T细胞的表面受体,对下调T细胞活化起到重要作用。CTLA4抗体也是一种抗肿瘤的免疫刺激因子,已知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小肠结肠炎、甲状腺炎和垂体炎(与炎症细胞浸润有关),然而该患者为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脏损伤。另外一项小鼠试验也显示,在应用抗CTLA4抗体后,会出现抗双链DNA抗体和肾小球IgG和C3沉积。
抗CTLA4抗体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医务工作者在应用抗CTLA4抗体时要时刻警惕抗CTLA4抗体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狼疮性肾炎。(编译:王敏骏)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9;361: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