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萎缩性神经病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组成的慢性遗传性周围运动和感觉神经病变。已发现,腓骨肌萎缩性神经病有三种亚型,包括:神经胶质髓鞘质病(1型)、轴突病(2型)和中间型(3型)。研究发现,至少有40个不同的基因或基因位点与该疾病有关。已知,1型为最常见类型,与外周髓磷脂蛋白22基因(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 gene,PMP22)和髓磷脂蛋白零基因(myelin protein zero gene,MPZ)突变有关。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病变,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已证实,腓骨肌萎缩性神经病患者同时并发FSGS的几率会明显升高,但两者之间的病理生理联系还不是非常清楚。最新研究发现,约12%~17%的FSGS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部位有INF2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了一种甲酸精蛋白,后者能与Rho-鸟苷三磷酸酶CDC42和髓磷脂及淋巴细胞蛋白(myelin and lymphocyte protein,MAL)结合,从而参与了髓鞘形成和髓磷脂维护的关键步骤。因此,有学者推测,INF2基因突变可能与FSGS和腓骨肌萎缩性神经病之间的病理机制联系有关。
法国的Boyer O等对16例腓骨肌萎缩性神经病和FSGS患者(无PMP22或MPZ基因突变)进行了INF2直系基因分型,以明确INF2基因突变是否与FSGS和腓骨肌萎缩性神经病之间的病理机制联系有关。
结果发现,在16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9个新杂合子突变,均位于外显子2和3。患者表现为中间型腓骨肌萎缩性神经病和FSGS(活检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许旺细胞胞浆和足细胞中有INF2强表达。同时发现,在许旺细胞内,INF2与MAL结合在同一位点。INF2突变扰乱了INF2-MAL-CDC42通路,引起细胞骨架解体,增加了INF2与CDC42的结合率,最终导致INF2、MAL和CDC42错位。
该研究认为,INF2突变可能会引起FSGS相关性腓骨肌萎缩性神经病。(编译:王敏骏)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1;365:2377-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