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败血症的典型特征是由最初细胞因子介导的超级炎症。接下来,这种超级炎症是否导致免疫抑制,目前还存在争议。动物试验显示败血症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多重缺陷,但人体试验得到的数据表明目前还无确切结论。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Jonathan Boomer等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40名死于严重败血症的患者体内快速取出(即死后即取)脾脏和肺脏组织标本,以研究他们的免疫状态。对照组的29例脾脏取自脑死亡患者,或者因创伤而紧急手术取出的脾脏;对照组的20例肺脏组织取自肺移植的捐献者或因癌症而做肺切除术的患者。检测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的免疫表型,以此来分析免疫功能缺陷的机制。
结果发现严重败血症患者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71.7岁和52.7岁,ICU住院时间分别为8天和4天。败血症患者发生严重败血症的时间平均为4天。与对照组相比,败血症患者抗CD3/抗CD28刺激的脾脏细胞5小时内分泌的细胞因子显著减少,情况具体是:肿瘤坏死因子分别为5361pg/ml和418pg/ml;干扰素γ 1374 pg/ml和37.5pg/ml;白介素6分别为3691 pg/ml和365pg/ml;白介素10分别为633 pg/ml和58pg/ml,所有P值均小于0.001。5小时脂多糖刺激的细胞因子分泌同样是败血症组减少。无论患者年龄、病程、激素使用和营养情况,败血症组细胞因子分泌通常小于对照组的10%。无论脾脏组还是肺脏组,流式细胞仪分析选择性抑制受体、配体的表达均增加,抑制性细胞群均扩展。败血症患者、移植捐献者和肺癌患者的肺脏之间,免疫细胞的细胞抑制分子表达各不相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肺上皮细胞抑制性受体配体的表达、脾脏CD4、CD8和HLA-DR均广泛耗竭。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ICU死亡于严重败血症的患者生化、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结果均证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由此看来,对于败血症患者,进行针对提高免疫力的治疗也许是一种有效方法。(编译:陈照奇)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1;306:2594-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