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8年06月号
医学进展
现代观点

健康长寿不再遥不可及

作者:肖飞

长寿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早已成为几千年人类追求的一个梦想。从科学角度来讲,长寿是指我们的寿命接近或超过人类能存活的极限,从社会学角度看,长寿是指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时间超过当期的平均寿命。在20世纪初,全球人类的寿命只有36岁,如果你能活到50岁,已经算长寿了。但是在今天,全球的人类平均寿命已达到73岁,在日本,平均寿命甚至超过了83岁,因此,在日本,活不到83岁的人都算短命。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人类有记录的存活最长的老者,是123岁,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绝大部分人活不到这个岁数,而且,如果活过100岁,往往这些寿星们就与医院和病床无法分离了,多数失去自理能力,更别提对社会做贡献了,从而成为了社会的“累赘”,唯一能做的就是消耗社会的资源。在地球上,有很多物种的寿命都超过人类,甚至有的可以永生,但它们的存在,仅仅是数亿年进化的结果,充其量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的一份子。因此,狭义的长寿只是活得时间长,不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还要活得健康,活得有意义。

WHO对健康这样定义:没有病痛的状态,精神的愉快,以及实现社会的价值。由此,便可自然地引出健康长寿的定义:无病痛状态下的长寿,保持精神的愉快,并有社会价值。

一个人在出生以后,先是经历发育和生长期,到了30岁,即开始走向衰老:皮肤松弛,肌力减弱,体力下降;从细胞水平来看,其代谢水平下降,有很多不再分裂,但是并没有死亡(凋亡),它们产生了很多衰老因子,导致周围细胞也随之衰老,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淋巴因子,在体内形成微炎症,增加癌症、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随着代谢的异常,以及机体清除垃圾(自噬)的能力下降,出现病理性的蛋白堆积(淀粉样蛋白),损害脑神经,导致记忆力减退及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常规思维告诉我们,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那些伴随着衰老而来的疾病也是无法回避的。人们对65岁以上的老人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慢性疾病习以为常,似乎这是必然的。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衰老本质的认识也随之改变,衰老,这一曾经理所当然的自然现象,已逐渐被定义为一种疾病,它有分子、细胞、组织学的基础,临床表现为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关节炎、易感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既然是病,就需要预防和治疗,而治疗的思路,应该从延缓、甚至逆转衰老入手。

在20世纪,人类之所以能将寿命从40岁延长到70岁,得益于消灭了营养不良、控制了感染、使用了疫苗、改善了公共卫生、减少了战争。今天,基于改善环境以预防及延缓衰老仍有空间:爱护环境,包括空气和水;减少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健康的饮食、运动,都是继续延长我们生命的方法,也最经济、最简单。特别是运动,研究显示,运动可以加强我们内生性抗氧化能力、保护DNA端粒,并直接降低伴随衰老的易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多种恶性肿瘤、老年痴呆等。运动的故事提示我们,衰老可以延缓,衰老诱发的疾病可以避免,生命时钟的指针转速可以调慢。当然,几千年的长寿追求,少不了寻找“长生不老药”。科学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及二甲双胍可延长线虫及大鼠的寿命,而这两种药物均来源于大自然。有趣的是,这两种药物抑制的信号传导通路(mTOR),与减少热量摄入诱导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变化相似。大鼠的试验结果提示我们,长寿药确实存在,同样属于哺乳动物的我们,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回拨生命时钟可以实现。当然,我们对于寿命相关的基因已有所了解,随着“基因剪刀”(CRISPR)技术的日臻成熟,基因修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世界上最好的医生给病人的答复是:你的病目前还无法治愈,甚至还没有控制的方法,但是,相信科学,医学科学每天都在进步,每三个月都有突破,坚定信心,活下去,学会与疾病共生存,等到有治好你疾病的方法出现的那一天。

在此,我们可以用同样的语言相互励志:坚信科学、坚定信心、积极参与、努力学习、爱护环境、改善生活方式,迎接实现健康长寿科学突破的那一天!

请关注本期医学前沿——“逆转衰老,回拨生命时钟,从实验室研究到人体实践”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